ADHD全名為注意力缺失與過動障礙,是兒童青少年常見神經發展疾病之一,以男性學童較常見。示意圖。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ADHD全名為注意力缺失與過動障礙,是兒童青少年常見的神經發展疾病之一。其盛行率約 3~7%,以男性學童較常見,常見症狀為注意力不足型、過動或衝動主導型以及混合型。醫師指出,注意力缺失與過動障礙,主要與大腦功能失調有關,目前並無明確的發病原因,但據研究顯示,可能和遺傳、外在環境都有相關性。
中西醫如何治療「注意力缺失與過動障礙」?新世紀中醫診所院長郭哲彰指出, 在中醫古籍中,並無此病名記載,根據臨床表現,可歸屬於中醫「風證」、「煩躁」等範疇。依照中醫理論來說,這些是屬於臟腑「陰陽失調」的問題。
中醫認為,幼兒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生發之氣蓬勃,可說屬於「純陽」體質,因此陽氣偏盛、體質偏熱,呈現陰弱陽盛、陰陽失調之象,以致於動靜變化失去控制,久而久之,自然出現「陰靜不足、陽動有餘」等過動症狀。簡言之,幼兒的生理功能比大人旺盛,但構成身體的物質卻不如大人完整,只要兩者失去平衡,就會導致發病。
郭哲彰表示,每個 ADHD 兒童的臨床症狀都不同,在中醫常被分類為「肝腎陰虛」、「心脾不足」、「痰熱擾心」幾種證型,一般會依據實際狀況,給予相應藥物治療,幫助患者平穩情緒、增強記憶力和集中力。
除了藥物治療外,還有其他方法可改善 ADHD 症狀,包括針灸治療,是現時除了中藥外,很多患兒會選擇的療法,透過刺激百會、四神聰、合谷、內關、神門等穴位,可以有效改善患兒的專注力。ADHD 需要家庭與社會多方協助與支持,若能在學齡前的兒童黃金時期及早發現,尋求專業醫療治療,會有很大的機會改善。
今(7) 日下午 2點到 4 點,由新世紀中醫診所郭哲彰院長及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中醫科楊仁鄰主任,在線上有免費視訊課程,主講「從中醫談孩童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與「淺談中醫治療癌症的原理與策略」。免事先報名,可網路查詢關鍵字「瘋中醫 基金會」找到入口,或上「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