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檔案】夏漢詞典《番漢合時掌中珠》

文/赫連擁 |2024.01.04
735觀看次
字級
《番漢合時掌中珠》殘頁。即使不懂西夏文,光閱覽中文部分也能管窺當時的常用字詞及生活型態。圖/維基百科

文/赫連擁

《番漢合時掌中珠》是目前僅存的西夏文和漢語雙解詞典,由党項人骨勒茂才編寫,於西夏仁宗乾祐二十一年(一一九○)出版發行。現存的木刻本於一九○八年出土,為俄國探險家彼得‧庫茲米奇‧科茲洛夫在中國內蒙古額濟納旗地區發現西夏古城黑水城遺址時,所挖掘出的三千餘件文物之一。

一九○九年,科茲洛夫從中國攜回大量盜掘文物返俄,其中掌握了數量驚人而又稀罕的西夏文書籍,耗費多年整理編錄,也使得俄羅斯成為現今研究西夏語言的一塊重要拼圖。

《番漢合時掌中珠》現藏於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為研究西夏文字和破解語音的最重要參考來源。此書版權屬公有領域,在維基百科有免費電子版本供下載。

本書附有西夏文和漢文同義序言,其中:「不學番言,則豈和番人之眾;不會漢語,則豈入漢人之數。」最常被學者專家們提出討論。「番」字在當時的時空下,是西夏國党項人自訂的官方簡稱,絕非貶義詞或歧視。作者單刀直入闡明編纂目的:如果不懂他方語言,便無法融入其社群,因此學習番(党項)言、漢語有利於促進彼此了解和往來。

這本《番漢合時掌中珠》在落入蘇聯後被隱密了好一段時間,期間不乏有中國學者透過特殊關係獲得數頁影本或手抄,但都僅止於管窺。直至比利時漢學家陸寬田(Luc Kwanten)於上世紀七○年代末訪問蘇聯時翻拍了全冊,經多年整理分類後於一九八二年由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出版。

最值得一提的,是該版中文書名被省略為《合時掌中珠》,可見「番」字在上世紀八○年代已是敏感詞彙,即便原作如此命名亦被現代漢學家視作不合時宜。而且,也有可能因為原書名過長,發現此書在網路文章或論文裡經常被簡稱為《掌中珠》,當相關內文必須提到「番漢─漢番」時,也都習慣改稱作「(西)夏漢─漢夏」。

本詞典共三十七頁,裝幀形式為蝴蝶裝。內文分作「天、地、人」三大類別,每類別又分「上、中、下」,總共九大標題,選譯詞彙含括天體星象、山川河海礦物與動植物等自然類別、人文人體人事活動以及其他。其中又以人事活動占全書大半,包羅了食衣住行乃至親屬稱謂、婚嫁禮儀、佛事活動等生活日常,且意外發現,在關於衙門官府與訴訟方面多有著墨,不難推斷,此類用語屬於那個朝代的「熱搜」。

《掌中珠》的查閱方法十分簡明扼要,每一詞語並列四行,自右向左分別為西夏文漢字注音、西夏文、漢文、漢文西夏字注音。以附圖多為蔬菜詞彙的殘片為例:西夏語的「桃」念作古漢語的「諾麻」,蘿蔔念「孛囉」,芥菜念「悉那」。而當發現香菜念「里那」、白菜念「流那」,以及蔓青菜念「羅那」之後,可以同理推論,西夏語的「菜」大多念作古漢語的「那」。

直接對譯、對音的設計非常接地氣,既像語文教材,包羅萬象的選詞亦具備了「生活手冊」的實用性,更給人一種「紙本翻譯機」的聯想。使用者可在沒有口譯員在側的情況下,捧著書自行念出或指出關鍵詞彙來促進溝通。

而把詞典命名為「掌中珠」,不少學者解讀字面意思,是指可捧在手心內,認為此書應屬尺寸不大的「袖珍詞典」;以筆者個人的廣告背景來解讀,則頗有自詡此書為「翻譯寶鑑」的感覺,若要為它推出一個白話專案,或許可如是撰寫:「一冊在手如獲至寶,漢夏人民溝通良伴。」作者的文字造詣,光從這漂亮吸睛的書名即可見一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