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第一位獲頒二○二三年ICMART「科學獎」的中醫師、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院長顏宏融,日前北上舉辦《平衡免疫力》新書分享會,教民眾如何透過中醫養生來改善免疫力,希望在氣溫變化急遽的此際,讓民眾從日常生活的飲食、運動中,就能增強自體抗病能力。
「免疫」顧名思義,最早來自感染免疫。在初次接觸到某種微生物之後,當再度被感染時,可產生「抵抗力」而免除疫疾;遇到病原體感染,或是惡性腫瘤時,需要增強免疫力。人體需要足夠免疫力以對抗病毒,但免疫力太過,也會對生物體有害,包括所謂的「過敏」反應或「自體免疫」反應。
顏宏融舉例,曾有乾燥症患者,以為自身免疫力不足,聽說多喝黃耆、枸杞、紅棗茶,可以提升免疫力,就自行購買藥材煎煮飲用,導致自體免疫發炎指數升高,眼睛乾燥症狀也無法緩解。其實,免疫力並非愈強愈好,就像「翹翹板」一樣,維持平衡,才是理想狀態。
中醫常說「扶正祛邪」,「正」指身體的正氣,免疫力某種程度就是「氣」的概念,讓「氣」充沛並發揮功能,就能抵禦致病原、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