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照護不踩雷 傷口好得快

陳玲芳 |2025.05.10
58觀看次
字級
鄭乃禎醫師針對常見的護理錯誤,提出正確的處理方式。圖/健康世界提供
應定期更換敷料,避免細菌孳生。圖/123RF
傷口護理是促進癒合與預防感染的關鍵。圖/123RF

文/記者陳玲芳

台大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鄭乃禎,前任台灣傷口照護協會理事長,近期出版《居家傷口照護指南》,透過科學實證與臨床經驗,介紹不同類型的傷口照護方式,期能幫助讀者學習正確傷口知識與護理技巧,避免錯誤處理,導致延遲癒合,強調唯有居家照護不踩雷,傷口才會好得快。



傷口護理是促進癒合與預防感染的關鍵,但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對傷口護理存在誤解,可能導致癒合延遲或引發併發症。鄭乃禎醫師針對常見的護理錯誤,提出正確的處理方式,以下列七大要訣,幫助民眾更好地照顧傷口。

要訣1 要清洗傷口但勿過度清洗

(X)常見錯誤

有些人害怕清洗傷口會引起疼痛,因此未徹底清洗就蓋上藥膏或敷料,但傷口上殘留的髒汙可能阻礙癒合,並增加感染風險。另一方面,有人擔心傷口感染,反而過度清洗傷口,頻繁使用刺激性強的殺菌劑(如酒精或雙氧水),這也會損傷健康的組織,延緩傷口癒合。

(O)正確方法

建議使用生理食鹽水去除傷口上的髒汙和分泌物。如果需要,可依醫囑使用醫療級傷口清洗液,並按照說明適量使用。如果臨時無法取得生理食鹽水,可先用乾淨的自來水沖洗傷口。務必掌握徹底清洗後、再進一步處理傷口的原則,否則傷口不易癒合。

要訣2 避免使用不合適敷料

(X)常見錯誤

有些人會故意讓傷口長時間暴露於空氣中,認為「透氣」會加速癒合。然而,這種做法可能使傷口乾燥,使癒合變慢,或導致異物殘留,增加感染風險。

(O)正確方法

針對乾淨的傷口,宜根據傷口溼潤程度,選擇專業醫用保溼性敷料,保持傷口處於適度的溼潤環境,以促進組織修復並減少疤痕形成。同時,應定期更換敷料,避免細菌孳生。另外,人工皮等醫用敷料是用在「傷口」,若傷口已經癒合,可選用矽膠貼片或矽膠凝膠等除疤產品,提供物理加壓效果,同時淡化疤痕色素。

要訣3 傷口結痂撕不撕看狀況

(X)常見錯誤

許多人認為「結痂」應該讓其自然脫落,不應強行撕除。然而,若傷口表面附著髒汙或汙染物,則應予清除,避免引發感染或延緩癒合。尤其是有些人因怕痛而不敢清洗傷口,可能導致傷口反覆感染,最終產生慢性傷口。

(O)正確方法

傷口結痂是一種自然癒合過程,當皮膚受損後,暴露於乾燥環境時,血液中的血小板會凝結形成痂皮,這層痂皮就像一道天然屏障,能防止細菌和雜質入侵傷口,並為內部組織修復提供保護。因此,傷口結痂通常不建議主動撕除。然而,若結痂含有汙染物,醫師可能會進行清創來促進癒合。

要訣4 不可忽視感染跡象

(X)常見錯誤

許多人對感染的早期跡象,缺乏足夠敏感度,往往將紅腫、輕微的疼痛視為正常的傷口反應,未予以重視,結果延誤了治療,導致病情惡化、感染加重,甚至引發嚴重的併發症。

(O)正確方法

定期觀察傷口變化,是確保癒合順利的重要步驟,需注意傷口周圍的紅腫範圍是否有持續擴大、疼痛感加重、伴隨發熱或出現濃稠分泌物等「感染」症狀,應及時就醫處理。此外,傷口癒合過程中「發癢」屬正常現象,但若發癢情況持續或伴隨紅疹,可能是傷口感染或是對敷料過敏,建議盡速就醫評估。

要訣5 正確使用抗生素

(X)常見錯誤

有些人在產生傷口時,便會立即要求醫師開立口服抗生素,這種行為可能導致不必要的藥物濫用。過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導致「抗藥性細菌」產生,使原本治療失效,並破壞皮膚或腸道的微生態平衡,增加感染風險。此外,過量使用抗生素,可能引發過敏反應或其他藥物副作用。部分患者則是未正確遵循醫囑,在需要使用抗生素時自行減量或停用。過與不及,兩者皆應避免。

(O)正確方法

正確做法是根據醫師診斷,在傷口確定感染且需要使用抗生素時,按照指示使用並完成療程,切勿自行停藥。適當使用抗生素,能有效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避免不必要的感染擴散風險。

要訣6 遵循醫囑與按時複診

(X)常見錯誤

傷口好轉後,部分患者會放鬆警惕,停止後續護理或不按時複診;然而,這種疏忽可能會導致某些隱性問題,未能及時發現與處理。

(O)正確方法

即使傷口看似癒合良好,也應按照醫囑、完成整個療程,並按時複診。透過定期複診,醫療人員能夠檢查傷口的癒合進展,以確保無潛在問題。

要訣7 建立健康生活習慣

(X)常見錯誤

有些人認為傷口癒合僅與局部護理有關,常要求醫師開立更好的藥膏或敷料,卻忽略傷口癒合過程深受生活習慣和健康狀況影響。不良生活習慣,如吸菸、酗酒或缺乏運動,會降低身體血液循環,影響傷口供氧與營養,延緩癒合。此外,健康狀況如糖尿病、貧血或慢性病,也會導致組織修復能力下降,進一步影響傷口癒合。

(O)正確方法

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戒菸、適度運動,並妥善管理慢性疾病,對於促進傷口癒合極為重要。同時,遵循醫囑治療潛在疾病,並攝取充足水分與營養素,能顯著提高癒合效率。

「傷口癒合的過程中,很多人忽略了心理與情緒在其中的重要性。」鄭乃禎醫師強調,心理健康與傷口癒合之間有著很密切的關聯。

鄭乃禎醫師提醒,壓力常常導致睡眠不足、食欲不振或情緒低落,這些因素也會間接影響身體的癒合能力。「愉快的心情和積極的態度,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使癒合速度加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