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療團隊引進新醫材,首次以心導管微創治療方式,成功治療開心手術高風險病患。左3為周先生,其術後心衰竭症狀大幅改善,不但體力恢復至可打乒乓球,精神和食欲比起手術前,也大有進步。圖/記者陳玲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82歲男性病患周先生,由於嚴重三尖瓣膜閉鎖不全合併右心衰竭,在保守的藥物治療下心衰竭症狀加劇,因高齡病人且拒絕接受傳統開心手術治療,經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醫療團隊的評估,排除其他可能治療選項,決定引進新醫材系統,成功救治患者因嚴重三尖瓣閉鎖不全而導致的心臟衰竭。
台大心臟內科副教授林茂欣今(13)日於記者會中表示,經院方人體研究倫理委員會專家審核同意後,向衛福部食藥署申請專案進口,今年11月成功地利用TricValve系統執行異位性上下腔靜脈支架瓣膜置放術(等於「幫心臟多裝了兩個瓣膜」)。周先生術後心衰竭症狀大幅改善,不但體力恢復至可打乒乓球,精神和食欲比起手術前,也大有進步。
台大心血管中心主任高憲立表示,三尖瓣是位於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間的一個閘門。三尖瓣閉鎖不全成因,除了先天性缺損或發育不全外,其他常見成因還包括心內膜炎、外傷、慢性心房顫動、肺動脈高壓、心律調節器置放等。
輕度或中度的三尖瓣閉鎖不全,大部分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但重度三尖瓣閉鎖不全,會造成病人呼吸喘、運動功能下降及下肢水腫,嚴重時會導致心臟功能衰竭,甚至合併黃疸腹水與肝衰竭。
台大心臟外科主任虞希禹說,傳統開心手術,仍是目前臨床的標準治療,但許多病患由於年老或罹患許多疾病,手術風險相對較高,已成為臨床醫師治療上的一大難題及瓶頸。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江君揚說,近年來以心導管為基礎的微創瓣膜治療技術日新月異,目前新的觀念及醫材正從主動脈瓣膜的治療,逐漸擴及其他的心臟瓣膜。其中「異位性上下腔靜脈支架瓣膜置放術」是透過心導管將兩個支架瓣膜分別置放於上腔靜脈和下腔靜脈,瓣膜材質為牛的心包膜組織,縫製於鎳鈦合金支架內,讓因三尖瓣缺損而逆流的血液,不會外溢至上下腔靜脈,藉此治療因嚴重三尖瓣閉鎖不全,導致的心臟衰竭。
此特殊醫材系統,已於2021年5月在歐洲取得上市許可,但在台灣尚未取得食藥署醫療器材許可證。台大醫療團隊引進新醫材,首次以心導管微創治療方式,成功治療開心手術高風險病患,對於台灣心臟學界,不僅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也為此類型病患,開啟重生的一大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