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化石?

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23.12.11
701觀看次
字級
古菱齒象屬下顎實體化石(第三臼齒)。圖/維基百科

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化石的拉丁文為fossilis,原義是指從地下挖掘出來的東西;現今對於化石的定義雖然不盡相同,但是化石不一定石化為可普遍被接受,如:西伯利亞凍土的猛碼象、琥珀中的昆蟲等,即是最為膾炙人口的例證。簡單來說,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遺骸或遺跡;至於古代生物指的就是全新世以前的生物。

保存出土 簡易歸納

簡單歸納化石的保存方式與產出狀態如下:

1 軟體組織或硬體部分無太大改變的實體化石,例如:永凍土中的猛碼象、琥珀中的昆蟲。

2 經「化石化」作用導致硬體部分改變的實體化石,包括:

碳酸鹽、矽酸鹽等礦物質填充作用。

矽化、鈣化、白雲石化、黃鐵礦化等取代(交替)作用。

碳化作用:例如:筆石、節肢動物、植物葉片等化實地產狀。

生物骨骼礦物再結晶作用。

例如:石珊瑚類骨骼礦物由霰石再結晶成為方解石。

3 模鑄化石:

印痕化石:生物遺體被分解或經成岩作用後,僅於圍岩中留下痕跡。

印模化石:包括反映內部型態及構造特徵的內模,與反映外部型態及構造特徵的外模。

模核化石:

內核:生物內部空腔為沈積物充填,當圍岩與硬體部分被溶解後,所留內部空腔實體。

外核:生物殼內空腔初期無沈積物充填,但在硬體部分溶解後,整個空腔為沈積物充填所成實體。

鑄型化石:在外模與內核均形成後,原殼體被溶解,再由其他礦物質充填而成;所成鑄型化石雖反映原硬體部分之內、外部形態特徵,但硬體內部之細緻結構已被破壞。

複合模化石:外模與內模均形成後,原殼體被溶解,再經由壓密作用而使二者重疊。

4 遺跡化石:包括古代生物活動的痕跡與遺物,例如:疊層石、足跡、覓食、鑽洞、挖洞、居住、巢穴、脫逃、爬行、拖曳痕、棲息、糞便、胃石、蛋、珍珠、(舊石器)……等。

特殊掩埋 留有佐證

此外,在生物死亡掩埋後,在特殊埋藏環境中,蛋白質分解所產生的胺基酸、脂肪酸,甚至身體色素類等的有機物,也會保留在岩石中;這些與生物來源或作用有關的化合物,透過地球化學地分析,可以做為生物曾經存在與演替的證據;因而被稱之為「化學化石」、「分子化石」或者是「生物標誌化合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