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怕卡「關」保養關骨有一套 陳玲芳 |2023.11.23 語音朗讀 176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南市陳建宏骨科診所院長陳建宏表示,臨床門診中常常遇到中高齡患者,出現膝蓋疼痛或是關骨不適等困擾,甚至也不乏40歲患者。圖/記者陳玲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根據衛福部資料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高達15%,全台約350萬人正飽受行動力退化與疼痛之苦,近年來亦有「年輕化」趨勢,部分患者年齡甚至低至40出頭。壯世代教科文協會發布最新調查,顯示40歲以上的壯世代族群中,近7成會針對關節或骨骼健康,採取積極行動或治療,其中卻有近9成壯世代族群,仍不知「關節」與「骨骼」,需要雙管齊下的保養。前台南榮總骨科主任、現為台南市陳建宏骨科診所院長陳建宏表示,臨床門診中常常遇到中高齡患者出現膝蓋疼痛或是關骨不適等困擾,主因大多是隨著年紀增長而導致關節潤滑液的生成速度變慢,無法有效產生潤滑及緩衝作用,進而造成關節軟骨磨損,嚴重時會導致疼痛發生,形成退化性關節炎。他指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年齡層,從60至70歲逐漸下降,甚至出現40多歲的患者,顯示行動力的「保養」需求日趨重要。盡早做好日常保養,遠勝於關節磨損後往返醫院就診,尤其要注重同時進行關節滋潤跟骨骼補鈣。陳建宏說,國人較為熟悉補鈣,但針對關節潤滑的保養方式卻還霧煞煞,除了藉由飲食攝取適度營養,常以為只能到門診打針補充玻尿酸,因此有不少民眾拖到最後關頭,膝關節重度磨損了才來亡羊補牢。圖/unsplash陳建宏提醒,對抗行動力衰退的關鍵在於「關骨合一保養」觀念,關節潤滑可讓行動更靈活、精準補鈣則能幫助骨骼穩固,缺一不可。許多民眾最害怕「蹲下」或「起身」時聽到關節發出的喀喀聲,也會誤以為關節退化或受損時就一定需要打針補充玻尿酸,進而逃避門診就醫,反而造成不可逆的關節傷害。40歲後發生行動力減損,或是關節衰退問題,應盡早就醫諮詢,目前市面上也有口服型的專利3D玻尿酸可以做為關節日常保養,切勿諱疾忌醫。 前一篇文章 50歲無菸史女性 易罹ALK晚期肺癌 下一篇文章 骨鬆難自知 長者預防要循序漸進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學童當小農 種出玉米窗簾食物燒焦、蔬菜久煮 烹調不當破壞營養素農試所研發 咸豐草茶飲隨手包腸道是人體第二大腦 影響情緒睡眠免疫力伊甸推頤養食 讓長輩吃得美味握力減弱健康警訊 反映身體功能下降 作者其他文章伊甸推頤養食 讓長輩吃得美味握力減弱健康警訊 反映身體功能下降AI判讀、基因、血液檢測 3技術早期揪出失智症防腸病毒、流感 洗手降25%風險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食安醫師顏宗海 教你打造無毒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