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怕卡「關」保養關骨有一套 陳玲芳 |2023.11.23 語音朗讀 174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南市陳建宏骨科診所院長陳建宏表示,臨床門診中常常遇到中高齡患者,出現膝蓋疼痛或是關骨不適等困擾,甚至也不乏40歲患者。圖/記者陳玲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根據衛福部資料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高達15%,全台約350萬人正飽受行動力退化與疼痛之苦,近年來亦有「年輕化」趨勢,部分患者年齡甚至低至40出頭。壯世代教科文協會發布最新調查,顯示40歲以上的壯世代族群中,近7成會針對關節或骨骼健康,採取積極行動或治療,其中卻有近9成壯世代族群,仍不知「關節」與「骨骼」,需要雙管齊下的保養。前台南榮總骨科主任、現為台南市陳建宏骨科診所院長陳建宏表示,臨床門診中常常遇到中高齡患者出現膝蓋疼痛或是關骨不適等困擾,主因大多是隨著年紀增長而導致關節潤滑液的生成速度變慢,無法有效產生潤滑及緩衝作用,進而造成關節軟骨磨損,嚴重時會導致疼痛發生,形成退化性關節炎。他指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年齡層,從60至70歲逐漸下降,甚至出現40多歲的患者,顯示行動力的「保養」需求日趨重要。盡早做好日常保養,遠勝於關節磨損後往返醫院就診,尤其要注重同時進行關節滋潤跟骨骼補鈣。陳建宏說,國人較為熟悉補鈣,但針對關節潤滑的保養方式卻還霧煞煞,除了藉由飲食攝取適度營養,常以為只能到門診打針補充玻尿酸,因此有不少民眾拖到最後關頭,膝關節重度磨損了才來亡羊補牢。圖/unsplash陳建宏提醒,對抗行動力衰退的關鍵在於「關骨合一保養」觀念,關節潤滑可讓行動更靈活、精準補鈣則能幫助骨骼穩固,缺一不可。許多民眾最害怕「蹲下」或「起身」時聽到關節發出的喀喀聲,也會誤以為關節退化或受損時就一定需要打針補充玻尿酸,進而逃避門診就醫,反而造成不可逆的關節傷害。40歲後發生行動力減損,或是關節衰退問題,應盡早就醫諮詢,目前市面上也有口服型的專利3D玻尿酸可以做為關節日常保養,切勿諱疾忌醫。 前一篇文章 50歲無菸史女性 易罹ALK晚期肺癌 下一篇文章 骨鬆難自知 長者預防要循序漸進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4【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2025.07.0405【老師的話】 解決煩惱的妙方2025.07.0506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07【生活智人140】「愛自然」執行董事勞利 展現自然照片的驚人威力2025.07.0508戴維思 用一萬步希望教養早產雙胞胎2025.07.0509巴西玉米豐收節 如來寺傳揚三好2025.07.0410洛杉磯協會知賓 內外兼修展開服務2025.07.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災後清掃 慎防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每晚睡超過9小時 恐降低認知能力幫助憨兒 王建民任公益大使防蕁麻疹少吃辣炸物 注意衛生增強抵抗力在宅急症照護 1年收案3000人次吃深綠色蔬菜可護眼 戶外活動降近視風險 作者其他文章盡情享受爬山 告別惱人的足底筋膜炎伊甸「同一Team」 助多重障礙者自立高血脂患者年輕化 中醫調理標本兼治維生素C水果 紅心芭樂含量最高台北國際食品展 規模創新高登山前充分熱身 避免足底筋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