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怕卡「關」保養關骨有一套 陳玲芳 |2023.11.23 語音朗讀 173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南市陳建宏骨科診所院長陳建宏表示,臨床門診中常常遇到中高齡患者,出現膝蓋疼痛或是關骨不適等困擾,甚至也不乏40歲患者。圖/記者陳玲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根據衛福部資料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高達15%,全台約350萬人正飽受行動力退化與疼痛之苦,近年來亦有「年輕化」趨勢,部分患者年齡甚至低至40出頭。壯世代教科文協會發布最新調查,顯示40歲以上的壯世代族群中,近7成會針對關節或骨骼健康,採取積極行動或治療,其中卻有近9成壯世代族群,仍不知「關節」與「骨骼」,需要雙管齊下的保養。前台南榮總骨科主任、現為台南市陳建宏骨科診所院長陳建宏表示,臨床門診中常常遇到中高齡患者出現膝蓋疼痛或是關骨不適等困擾,主因大多是隨著年紀增長而導致關節潤滑液的生成速度變慢,無法有效產生潤滑及緩衝作用,進而造成關節軟骨磨損,嚴重時會導致疼痛發生,形成退化性關節炎。他指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年齡層,從60至70歲逐漸下降,甚至出現40多歲的患者,顯示行動力的「保養」需求日趨重要。盡早做好日常保養,遠勝於關節磨損後往返醫院就診,尤其要注重同時進行關節滋潤跟骨骼補鈣。陳建宏說,國人較為熟悉補鈣,但針對關節潤滑的保養方式卻還霧煞煞,除了藉由飲食攝取適度營養,常以為只能到門診打針補充玻尿酸,因此有不少民眾拖到最後關頭,膝關節重度磨損了才來亡羊補牢。圖/unsplash陳建宏提醒,對抗行動力衰退的關鍵在於「關骨合一保養」觀念,關節潤滑可讓行動更靈活、精準補鈣則能幫助骨骼穩固,缺一不可。許多民眾最害怕「蹲下」或「起身」時聽到關節發出的喀喀聲,也會誤以為關節退化或受損時就一定需要打針補充玻尿酸,進而逃避門診就醫,反而造成不可逆的關節傷害。40歲後發生行動力減損,或是關節衰退問題,應盡早就醫諮詢,目前市面上也有口服型的專利3D玻尿酸可以做為關節日常保養,切勿諱疾忌醫。 前一篇文章 50歲無菸史女性 易罹ALK晚期肺癌 下一篇文章 骨鬆難自知 長者預防要循序漸進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8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預防過敏性花粉症 多吃蔬果咖啡渣含抗氧化物質 能入菜當面膜用途廣搶救奮力生存孩子 飢餓三十開跑 蘋果皮抗氧化控糖 果皮酚酸調節代謝小胖威利病友 展出41幅畫作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 作者其他文章搶救奮力生存孩子 飢餓三十開跑 居家照護不踩雷 傷口好得快小胖威利病友 展出41幅畫作照顧植物人 不忘做伸展操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愛從1開始 一塊關懷更生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