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保護工程中心主任 陳卉麗 當文物醫生,要有一顆敬畏之心

文/記者劉雅萱 |2023.11.19
270觀看次
字級
圖/陳卉麗提供
陳卉麗細心修復文物。圖/陳卉麗提供

文/記者劉雅萱

「很多人對我們的職業不太了解,實際上我們就是『文物醫生』,面對一個不會說話的『病人』,要靠我們對文物的認知,靠我們的技術和技能去跟它交朋友,了解它的病害,然後讓它恢復健康。」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保護工程中心主任陳卉麗說,希望更多年輕人了解「文物醫生」,用心去感受文物修復的樂趣,為文物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

觀音造像涅槃重生

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所有石刻造像的總稱。始鑿於初唐,興盛於南宋,現存造像五萬餘尊。

陳卉麗說,大足石刻的很多文物都是在野外,「我們經常需要站在二十多公尺的高架上觀察文物,有時候一看就是半天,還有的時候要走二、三十分鐘的泥濘路,才能達到文物修復點。」

陳卉麗說,對文物修復事業的熱愛,讓她發自內心地跟文物對話,「看到斑駁的文物『愁眉苦臉』的樣子,心裡也很難受,修復好之後,彷彿能看到『身心愉悅』的文物在對我笑。」

經過時光的洗禮,以及重慶地區高溫高溼天氣的影響,在「文物醫生」的眼中,大足石刻就像各個器官都在衰老的老人,歲月在它身上留下了岩體失穩、石質風化等「多種病害」。尤其是開鑿於南宋時期的代表作品千手觀音造像更是患上三十四種病害。

二○○八年,國家文物局將大足石刻千手觀音搶救加固保護列為國家石質文物保護的「一號工程」。二○一五年六月,歷時近八年的工程竣工,八百多歲的千手觀音造像涅槃重生。

「回想起來,真不知道這八年是怎麼走過來的。每天早晨七點多就出門,晚上六點回到單位整理資料,晚上十一點多鐘才回家。但看著千手觀音造像金光再現的那一剎那,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幫助文物強身健體

有不少網友關心「文物修好後,能管多久,是不是一勞永逸」的問題,陳卉麗回應說,文物的修復跟人看病就醫是一個道理,能維持健康多久與後期的保養維護息息相關,一旦發現有「生病」的苗頭,就應該馬上進行干預或「吃藥」,不能任其再演化成「危重症患者」。

那麼,怎樣給文物看病呢?陳卉麗說,除了傳統的「望聞問切」之外,就像人們要做CT、拍胸片才能找到內部病灶一樣,檢測過程中也會使用X光等手段從內部分析文物內部的礦物成分和結構,這樣才能治標也治本。

「而作為文物修復工作者,不僅是要讓文物傳承下去,更多的是要幫助文物強身健體,讓它有足夠的時間來等待,將來會有更好的科技、材料和工藝來保護它。」陳卉麗說。

在陳卉麗心裡,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更多的年輕人接過手中的接力棒,「將技能、方法和理念,一棒一棒地傳承下去,才能使文物的生命得到更好的延續。」

「要想成為『文物醫生』,首先要對文物有一顆敬畏之心,還要發自內心地愛這項事業,才會為了『生病的文物』守護一輩子,再苦再累,都會覺得是快樂的事。」陳卉麗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