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四十六歲李先生,五年前正值事業高峰時,憂鬱症卻突然找上門,整日憂鬱的情緒讓他無法專注工作。經過三個月藥物治療,雖然憂鬱症逐漸好轉,卻也讓他遭受便祕、噁心等副作用影響,於是重返職場後選擇停止用藥。最近家人發現他再次出現憂鬱症的症狀,但李先生卻因之前藥物副作用影響,遲遲不肯就醫。
後來,李先生在家人陪伴下來到診間,醫師聽完他的訴求,建議進行重複經顱磁刺激術(簡稱rTMS)。李先生經過完整的rTMS療程後,憂鬱症狀好轉許多,也避免了藥物副作用的困擾。
憂鬱症是多重因素所導致的疾病,其成因有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功能不足、遺傳、遭受外部壓力或衝擊等,發作時會讓人情緒低落、食欲和體重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等。
醫師表示,憂鬱症治療方式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有部分患者服藥後療效不佳,或產生程度不一的副作用,若影響到日常生活,就會評估是否要進行「非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