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整理/黃朵而 |2023.09.27
4057觀看次
字級
整理/黃朵而

整理/黃朵而

1

2019年,劉人豪從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他決定投入自己喜歡的事─職業籃球,於是成為SBL超級籃球聯賽首位來自台大的球員;3年過去,他選擇退下球衣、穿上白袍,回到念書時的「專業」,目前是林口長庚醫院不分科住院醫師。劉人豪認為:

「要做決定時,如果你只是害怕或擔心與眾不同而躊躇不前,那麼這就是必須去完成的一件事。」

2

印度貧民窟兒童常被迫打零工,對他們來說,求學已成為奢求;有位出身自貧民窟的警察辛赫(Than Singh)希望扭轉孩子們的命運,2013年他在德里紅堡(Red Fort)開辦免費學校「Than Singh Ki Pathshala」,幫助失學孩童銜接學業,並進入正規學校就讀。辛赫表示:

「只要提供一些支持,就能改變這些孩子的命運,何樂而不為?」

3

美國22歲的華裔青年周堤米(Timmy Zhou)為了提高大眾保育意識,今年3月開始一項馬拉松計畫:從洛杉磯威尼斯海灘碼頭跑到紐約中央公園,為保護野生動物機構「VetPaw」募資近3萬美元(約新台幣93.4萬元);對於這趟88天、3096哩的馬拉松,周堤米的感言是:

「如果選擇快速的捷徑,會錯過生活中很多事,即使其中有不好,但也會有很多好事發生。」

4

22年前,社工師陳重吟從東吳大學畢業後,毅然回鄉高雄旗山服務,歷經SARS、八八風災、新冠疫情等,她無役不與;八八風災期間,即便自家也是受災戶,她仍堅守崗位,陪伴災民走過傷痛。陳重吟分享:

「身為社工要有悲傷復原能力,即使自己悲傷難過,也要秉持專業幫助受害者。」

5

台北市中心是否有耳根清靜的地方?中研院與台灣聲景協會合作,訓練首批公民「寧靜追蹤師」,找到台北17個聲量低於55分貝的「靜土」,並公布於「尋找55分貝靜土」網站,希望大眾能在喧囂的城市,感受到寧靜的可能。台灣聲景協會創辦人范欽慧說:

「大家都覺得城市很吵,但是怎麼去感受那個吵與靜,必須先要有感受力,才能創造改變。」

6

就讀大葉大學的越南生陳文達過去因課業、經濟壓力而想不開,所幸藉由心理諮商助他走出憂鬱,也找到人生方向──成為諮商師,盼幫助更多年輕人;他曾6度參加越南澳洲國際學校與亞太人才青少年培訓集團的「未來潛力心理師」甄選,今年第7次終於成功奪冠。陳文達表示:

「希望可以藉由自己的生命經驗,幫助遭遇挫折的年輕人,保持心理健康,好好學習。」

7

10多年前,胃腸肝膽科名醫林肇堂罹患胸腺癌,歷經2次手術後,他選擇與癌細胞共存,不化療、電療,還提早退休跟太太遊山玩水;放空2年後,他回到醫院服務,目前是義大醫院副院長,如今癌後逾10年沒復發。林肇堂說:

「每天都是多賺的一天,開心面對、活在當下。」

8

台灣四面環海,與海有關的故事很多,與海為伍的孩子也百百種;導演張皓然和執行製作劉懿葶推出兒童紀實節目《海洋日記》,記錄各地孩子親近海洋的生活面貌,影片中美麗的海洋,還成功鼓舞患有罕病的孩子踏出家門。張皓然認為:

「童年都值得被大海擁抱一次,當孩子們看見無邊際的大海時,也能為自己心中存放一片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