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書】靜物的瑜伽《食常物語》

文/廖淑儀  |2023.09.17
520觀看次
字級
《食常物語》 繪/葉懿瑩 圖/鯨嶼文化提供

文/廖淑儀

「撥開橘子,嗅聞它、品嚐它,你可以非常快樂。」

—一行禪師〈橘子禪〉

這是一本摸到實體就會覺得感動的書,從封面的簡潔,到線裝的裝幀,還有書中的圖文描繪,都會讓人想把它帶回家,放在顯眼的地方,三不五時翻閱一下。100則的食材物語,透過對食物的輪廓或細節描繪、簡單的文字解說,葉懿瑩呈現的,不只是她對於食材、料理的上心,也同時顯露一個畫家對於日常的審美趣味。最特別的是,儘管畫家刻意著墨不多,但新手媽媽的辛勞,在日常與育兒之間的窘迫,卻是促成這本書以看似日常中不經意的拾掇與片段,但其實是在難得的空檔裡,淬鍊出來的珍貴心流之作。

一頁就是一個宇宙

一打開目錄頁就很有趣。字體很小的標題、五個一行,直直頂到書頁上方,不留空隙。乍看之下排版很亂,教人皺眉頭。然而讀完書再返回來看,才想,這目錄其實好像菜單,一則一則都是小菜,只是「滷蛋水餃蛋花湯」換成「農場雞蛋餃子皮薺菜」,而頁數則像是價格,點了翻頁,一樣享受饜足之美。

內容以春夏秋冬四季編排,感覺上也只有四季順序是規律的。其中描繪的生活碰觸、日常的調理,看得出來都是在零碎的時間裡隨心所致、意到筆到,也因此可以不拘一格地隨意翻閱一段,一頁就是一個宇宙。

先生打蛋做早餐是悅目的起始點。再來,水餃排滿一整盤、薺菜散發清雅風味、牛皮紙袋和金時地瓜的土壤氣息、孟宗竹的巍峨切面,就成了食材攔截季節,使生活易於辨識的微妙滋味。且春有大蔥、夏有冬瓜、秋天的黃金板栗;冬日的柴把湯、長實金柑酒……看得出即使台灣的季節一向不甚分明,畫家還是細心擇選當季食材,令人賞心悅目、溫潤肚肺。

畫家對待食物的方式和一般人不同,總是配合料理手法,再以審美的眼光看待。一顆大白菜的切面是抽象畫,而球芽甘藍的剖面則是「枝幹強壯葉片茂密的大樹,我坐在樹下乘涼,你看不見的地方」。排列的培根是等高線地形圖;超市販賣、藍色盒子裡襯著蘑菇,則像打了「美肌白光」。

讀一會兒文字,再看向畫作,凝視就成了眼見為憑的證據。時間停留在指頭上,不經意的慢了幾秒鐘、幾分鐘。常常讀個幾頁就夠了,打個飽嗝,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就形成散步的節奏。

描繪靜物可以靜心

即使是描繪育兒的篇章,也是藉由〈房間裡〉各自有序的純白空間,玩具「一一擺放在桌前,排排站」(〈孩子的蒐集〉),一件T恤來勾勒出孩子成長「時間流動的軌跡」。而養貓也必然如此,從餵食用的焗烤盤、紙箱,淡出淡入小貓出生死亡的喜悅悲傷。

只有少數的篇幅透露出新手媽媽時間裡的擁擠,〈鬆餅君〉裡謝謝甜點帶來的撫慰、〈口水巾〉的層疊樣子顯示了母親的片刻不離。畫家用顏料來爭取混亂生活裡的一絲紋理「當我面對著眼前的靜物,將其紋理脈絡緩緩釐清,轉而描繪在紙上時,就好像貓咪不疾不徐地在梳裡自己身上的毛一樣。」澄澈過後的生活心得,因此能成為走慢時間的道具。

《食常物語》其實打破了我對靜物的觀感。原來當描繪靜物可以靜心時,閱讀靜物,或許就可以參禪。工藝師三谷龍二在《木之匙》中曾提到,如果能將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物變成「陌生的事物」來觀看,就能發現物體的另一種模樣「停駐在某處的寧靜氛圍卻給人更強烈的感受」。這裡的「陌生化」,其實是把舊事物訴諸於新鮮的感受。因此對我來說,這就像一場「靜物的瑜伽」。如同一行禪師有名的「橘子禪」一語道破:

「用能使橘子真實的方式看它……只要兩三秒就可以了。……你會看見宇宙中的一切都在其中。」

於是當我們避免不了在生活動盪中成為一杯混濁的開水,那麼閱讀靜物書這件事,就能使我們做一場類似的靜物瑜伽,須臾片刻,魔法就能撥慢時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