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典文化出版《自己的人生,按自己的節奏來,沒關係》
圖/新經典文化提供
文/尹婷恩 譯/簡郁璇
把育兒和家事都交給老公,家裡會變成什麼樣子?如果每天不打掃,也不洗衣服,三餐都靠外食打發,那家裡會變成什麼樣子?假如把事前要周到準備的家族聚會活動一律省略,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如果把新專案交給剛進公司沒多久的新人,又會發生什麼事?
說真的,這些情況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
家裡因此變得跟豬窩一樣亂?全家人生活得很痛苦?專案會被搞砸?我會被其他人指指點點,說我是壞媳婦、壞女兒嗎?
想起來很可怕,不過,實際的情況呢?就算事情不盡人意,天也不會因此塌下來。被說是壞媳婦又怎樣?被人說成壞女兒又怎麼樣?為了當個好媳婦、好女兒,都快把我給累死了,我就稍微放鬆一點不行嗎?
只要擺脫必須完美不可的束縛,放下想被所有人認可的心態,身心就會輕鬆許多。你可能會忍不住翻白眼,說我寫的簡單,做起來哪有那麼容易。但親身體驗後,我發現也沒什麼不行的。
反覆學習形成習慣
那是我家孩子還在吃副食品的時期,因為早產,他出生時比較嬌小,就算發育不比其他孩子緩慢,我也認為應該讓孩子多吃點才行。為了讓不肯吃副食品的致昊打開閉緊的小嘴巴,我動用了各種玩具、說故事給他聽,使出各種不計形象的花招,好不容易才讓致昊乖乖吃下一口飯。常常一邊清理被孩子亂扔的東西弄得亂七八糟的地板,一邊還想著要讓孩子吃什麼點心才好。
有一次在婆家時,我好不容易讓孩子吃下副食品,婆婆卻在我身後說:「哇,媽媽餵的,孩子就吃。妳瞧瞧,其他人都餵不了。要是我兒子餵他,他也不會吃。」
這時我後腦勺頓時起了一陣抽痛。孩子並不是因為媽媽餵食才吃飯,而是因為我用心餵久了,才知道孩子張嘴的時間點,所以餵起來才會這麼順利。
幾周後,我請老公餵孩子吃飯,我忙著其他家事,結果聽到老公說了幾次:「啊~啊。」勉強餵了孩子吃了兩口後,老公說:「他不吃耶。大概是因為我餵的,所以他才不吃。就別餵了吧。」
天啊,我的後腦勺又痛了。仔細觀察每次我頭痛發作的情況,就會發現有不少是自找的。能怪誰呢?為了讓孩子長胖,就算再辛苦,我也獨自想辦法餵孩子吃飯,導致老公認為這不是他的責任,不會努力找方法讓孩子好好吃飯。每次都是我才餵得了,習慣成了自然,也剝奪了老公替心愛的寶貝餵食的機會,不是嗎?
所以,我決定拋下孩子一定要把必要的分量吃完的執念,碰到孩子吃飯的時間,我甚至乾脆跑到外面工作,好讓老公有機會慢慢餵孩子吃飯。不,更準確地來說,是我希望老公能藉由餵食與陪伴,和孩子有情感交流。大部分的日常生活就是反覆學習的結果。我們每天早上起床,到洗手間刷牙,吃個簡單的早餐再開始工作等行為模式,也是從小反覆學習,才形成習慣。
讓自己過得自在
有一陣子我剛好工作全擠在一起,所以大約有一個月的時間,我每天都讓老公練習餵孩子吃飯,結果父子之間也逐漸找到默契。如今,老公餵得比我還要好。
現在起,把必須親力親為、與其交給別人不如親自動手才甘願的想法收起來吧。試著看世界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把一件事做到50分也不容易的。
只要擺脫非完美不可的束縛,你將親眼見證世界依舊正常運轉的驚人光景。就算家裡有些髒亂,但身心會輕鬆自在許多,就算有誰當面數落你,只要讓它左耳進、右耳出就行了。
放下非完美不可的束縛,
讓自己,過得自在一些吧。
不完美,也沒關係。
即使我不完美,世界也依舊如常運轉。
(本文摘自新經典文化出版《自己的人生,按自己的節奏來,沒關係》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