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之子 特斯拉

文/張瑞棋  |2023.08.08
851觀看次
字級
圖/yapei

文/張瑞棋 

1856年位於現今克羅埃西亞西部的小村莊斯米連(Smiljan,當時屬於奧地利帝國),一名塞爾維亞婦人在分娩途中,突然雷電交加,暴雨伴隨著狂風傾盆而下。受到驚嚇的接生婆喃喃說:「這是壞預兆,這孩子一定是黑暗之子。」產婦立即以堅定的語氣反駁:「不,他會是光明之子!」產婦說的話不只是期望,還真成了預言,因為數小時後她生下的小孩,日後便是促成電力普及的關鍵人物——特斯拉(Nikola Tesla)。

從煤氣燈 到發電機



當26歲的特斯拉於1882年來到巴黎時,入夜後的市區街道已是燈火通明,固然其中大部分仍是煤氣燈,但有些路燈已經改用電弧燈。不過弧光燈需使用高伏特的交流發電機,不適用於戶內,因此愛迪生在巴黎成立分公司,希望用直流電網搭配他的白熾燈泡,取代室內的煤氣燈。特斯拉就是被愛迪生歐洲分公司僱用為初級工程師,才辭去布達佩斯電信局的工作,興沖沖地來到巴黎。

特斯拉很快展露電學天分,解決公司在各地發電站的大小問題,還改良愛迪生的標準發電機。不過他念茲在茲的,卻是研發他在布達佩斯時想出來的新型交流馬達,利用電磁感應,不需電刷與整流器,效率更佳、用途也更廣。問題是交流馬達無法接上直流電網,自然被主管否決,特斯拉索性申請調到美國總公司,希望當面說服愛迪生。

1884年,愛迪生熱情接見早已耳聞其優異表現的特斯拉,並賦予他許多重要任務。特斯拉不負所望一一搞定,其中包括一項須在時限內解決的發電機同步運作問題,愛迪生還特別提出懸賞5萬美元獎金。沒想到愛迪生竟食言,笑特斯拉不懂美國人的幽默。特斯拉大失所望,他之前已經知道愛迪生對交流電不屑一顧,只寄望用這筆獎金私下開發交流感應馬達,如今顯然已無待下去的必要,於是來不到一年就斷然辭職。

失業的特斯拉人生地不熟,到建築工地幹粗活,賺著日薪兩美元的辛苦錢。幸好一年多後,工頭無意間聽見特斯拉批評愛迪生的電網,說得頭頭是道,於是把他介紹給西聯電報公司(Western Union Telegraph)的主管。特斯拉終於在1887年獲得資金挹注讓他成立公司,他不但打造出交流感應馬達的原型機,還設計出多相交流發電機,這一年他就申請了40項專利,架構出完整的交流電系統。

電學天分 嶄露頭角



第二年,特斯拉受邀至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演講,並展示他的設計。他的演說論文刊出後,引起西屋公司創辦人威斯汀豪斯(George Westinghouse)注意。此時西屋已經在部分城市建立交流電發電站,為商家提供照明,等於是與愛迪生直接競爭。不過在馬達這塊領域,西屋沒有產品可與愛迪生競爭,如果特斯拉的交流感應馬達真的管用,將會是一大利器。

特斯拉加入西屋陣營後沒多久,愛迪生先暗中支持交流電的動物實驗,讓民眾目睹狗和馬被活活電死,再運作讓紐約監獄改用電椅執行死刑,強化民眾對交流電的嫌惡。但1893年的芝加哥萬國博覽會,西屋用特斯拉的交流電系統點亮近10萬個燈泡,正式宣告了家庭照明新時代的來臨。西屋也因而拿到尼加拉瀑布水力發電的標案,於1896年成功將交流電輸出到水牛城,正式宣告交流電時代的來臨。西屋贏得電流大戰的最後勝利,然而這也是特斯拉最輝煌的時刻,自此後他的人生將一路走下坡。

特斯拉著迷於電的隔空傳輸,陸續發明了特斯拉線圈、廣播、無線電、遙控器,但他卻都沒有從中賺到錢。尤其他夢想著在全球建造30座高塔,透過巨型的特斯拉線圈讓所有人都能免費獲得電力,不但耗盡所有積蓄,也耗盡投資人的信心。

1943年1月7日,特斯拉孤獨地死於旅館房間。愛迪生成了教科書上的偉人,特斯拉則被歷史遺忘了數十年,直到近年,人們才重新認識這位「光明之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