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西南】什麼是「瘴癘之氣」?

文/出谷司馬 |2023.06.29
1620觀看次
字級

文/出谷司馬

你聽過「瘴癘之氣」嗎?

唐朝的韓愈寫過一首名為〈永貞行〉的詩:「湖波連天日相騰,蠻俗生梗瘴癘烝。江氛嶺祲昏若凝,一蛇兩頭見未曾。怪鳥鳴喚令人憎,蠱蟲群飛夜撲燈。雄虺毒螫墮股肱,食中置藥肝心崩。」在這首詩中,我們可看到「瘴癘」二字,以及從未見過的「兩頭蛇」、叫聲恐怖的怪鳥、許多有毒的動物,以及吃了會令人心肝碎裂的食物。這大概就是唐代文人對西南地區的一種恐懼想像。

瘴癘之氣又稱為「瘴氣」,是一種被小說大肆渲染、帶有神祕色彩的特定區域疾病。就字典的解釋來說,指的是中國大陸華南或西南山林地區那種「溼熱蒸鬱、致人疾病的氣體」。

在中國古籍上,我們可以看到《後漢書‧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中提到:「南方暑溼,障毒互生」,而在同一本書裡的〈馬援列傳〉甚至提到,當年馬援率軍討伐今天越南北部的交趾時,「軍吏經瘴疫死者十四五」的慘烈情況(不是死了十四、五人,而是十個人中有四至五人死亡的意思)。

由此看來,瘴癘之氣似乎是一種很可怕的「疫」,特別是這又常常發生在神祕的南方與西南地區,更令一般中原人士感到害怕與不安,也難怪杜甫會說「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了。

根據牟重行、王彩萍兩位學者以明清時期地方志考據出的空間分布,「瘴癘」主要集中在華南丘陵和雲貴高原,像是閩南、贛南,湖南的郴州,貴州三都、獨山、鎮甯,至雲南元謀、騰沖,也包括了台灣的嘉義和高雄等地。大致上,就是北緯二十六度以南這塊熱帶和中亞熱帶溼潤地區;而北緯二十五度以南,更是史籍上常常出現的「重瘴區」。

總結這些漢族騷人墨客與地方志作者留下的「瘴癘」相關文字,從最恐怖的「吸入性毒氣」到單純的「水土不服」,都是有可能的。

由於中國南方開發得晚,植披林相茂密,加上雨季潮溼陰鬱的氣候本來就對身體不好;特別是習慣了乾燥氣候的北方人,一旦進到這個潮溼的空間,各樣病徵也就隨之而來。當然,也有學者研判可能是瘧疾或恙蟲病一類的熱帶疾病所導致,畢竟,如果只是單純的水土不服,應該不會造成那麼大量的死傷。

然而,為何如今我們已很少再聽到瘴癘之氣造成的死傷呢?

醫藥的進步當然是一個重要的關鍵,比如自從用奎寧來治療瘧疾後,就大大降低了瘧疾的死亡率。同時,隨著中國大陸南方地區漸漸開發,甚至經濟重心也往江南移轉,對於南方與西南地區也就漸漸不再那麼陌生了。以往,人們總把南方的眾多疾病都推給「瘴癘之氣」,現在既然化陌生為熟悉,也就比較能夠理性分辨到底什麼是疾病,或單純只是是吃壞肚子了。

所以時至今日,所謂的「瘴癘之氣」就留在武俠小說裡面,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