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整理/黃朵而 |2023.06.28
5959觀看次
字級
整理/黃朵而

整理/黃朵而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01

在澳洲曼杜拉和蘇比亞科2座城市漫步,有可能會遇到5公尺高的巨人木雕,它們是丹麥回收藝術行動家湯瑪斯.丹波(Thomas Dambo)的作品;丹波用木材廢料創作,並將它們藏入森林中,除了邀請遊客走入戶外,也傳遞他的環保理念,丹波認為:

「人們把垃圾看成沒有價值的東西,但如果你用一種創意又開放的心看垃圾,它就可能變成一艘船,帶我們航向未來。」

02

戴維 (John Davey)是全球首位樹木醫生,致力推動都市「樹木學」與「樹醫證照」制度,更創立世界上第一間樹木照顧公司,培養出無數的樹醫生;他認為,成為優秀的樹醫需要一生訓練,自己也以身作則實踐,戴維強調:

「照顧樹木的人,永遠要學習,才能了解樹木;照顧樹木者的一生,是在學習了解樹木的一生。」

03

日本街頭書法藝術家曾山尚幸18歲時罹患淋巴癌,在與病魔抗爭的過程中,他開始自學中文、書法;2013年,抗癌成功的他,選擇帶著毛筆展開第2人生,以自創「Soyamax體」的書法作品,到處旅行並與人結緣。曾山尚幸說:

「當初醫生說我餘命只剩7天,至今已多活10幾年,我把每天當人生的最後一天,到世界各地幫陌生人寫書法。」

04

2003年,秦怡婷選擇到法國留學,沒想到人生軌跡就此改變,至今旅法20年;2020年,她決定在巴黎開設素食餐廳「Chez Eating」,她不使用加工品,而是活用台灣食材與醬料,提供客家婆菜、燕麥奶高湯等獨特蔬食料理。秦怡婷表示:

「少一餐肉,就是更善待環境一些,希望把善意傳遞出去。」

05

美國「地球壁畫藝術家」大衛.波巴(David Popa)經常在陸地、海洋上創作,其中〈破碎〉系列作品,是他在波羅的海破碎的浮冰上,噴灑一幅幅大型肖像畫,除了象徵將人類生命的短暫與環境聯繫起來,也鼓勵大眾換個角度看世界,波巴分享:

「每個人的生活當中,也許會發生令人感到絕望的事,但換個角度思考,這些裂痕反而會成就一幅全新的美景。」

06

中國大陸烏魯木齊有個「疆來」女子籃球俱樂部,不同少數民族、不同職業及年齡的成員,因為「同樣熱愛籃球,同樣來自新疆」聚集在一起;創辦人王娜表示,籃球能夠成為彼此連結的橋梁,也希望向更多女孩推廣籃球運動,她表示:

「踏上球場並不是件困難的事,我們還要一直打到80歲。」

07

2016年,一隻來不及救治的山羌,讓獸醫師綦孟柔決定發起「野生動物保育協會」,並成立第一間「野生動物救傷中心」;她與夥伴籌備了4年,總算在2020年在台東創辦「WildOne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致力野生動物救傷和保育工作。綦孟柔說:

「真心期待大家能把野生動物視為家族成員,不用問理由,就樂意共同守護,並支持野動救傷行動。」

08

吳聲慶從事車輛拖吊救援逾20年,他運用對汽車車體的專業,協助消防人員迅速救出車禍受困者,還曾前往震災災區參與救援工作,莫拉克風災、高雄氣爆、台南及花蓮震災等,都有他救災的身影;看過無數災難現場,他深刻體會到人生無常,吳聲慶認為:

「只要是好事,就該片刻不停地去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