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整理/黃朵而 |2023.06.29
5936觀看次
字級
整理/黃朵而

整理/黃朵而

01

森林護管員林映辰在宜蘭冬山工作站,負責1000公頃的轄區,處理森林保育、生態調查、搜救等任務;非科班出身的她,憑著對山林的熱愛及努力,任職3年就獲頒111年度全國傑出森林護管員,成為該獎項21年來首位獲獎女性。林映辰表示:

「相比以前小心、怯懦,我更喜歡現在的自己,期待未來能為林地貢獻更多更多。」



02

為了讓貧童有機會讀書,印尼有對雙胞胎姐妹羅莎蒂(Sri Rossyati)跟伊利雅寧希(Sri Irianingsih)在1990年代開辦卡蒂尼緊急救援學校,除了基礎教育,也會教烹飪、插花、手工藝等技能,確保學生未來有謀生能力,不需上街乞討。羅莎蒂表示:

「我們的錢是為了這所學校,而我們也從中感受到幸福,和平還有滿足。」



03

奧莉薇亞.雷梅斯(Olivia Remes)是英國劍橋大學心理健康研究員,致力研究如何讓人對抗焦慮等負面情緒,並提出設定界限、接觸自然和冥想3個應變機制;她也透過出書、演講等,敦促大眾將心力集中在可控制的事情,雷梅斯認為:

「當你面對各種難以控制的事件,你只能專注可控制之事,其他就順其自然吧。」



04

藝術家謝浩正受到三毛詩句啟發,開始以「樹」為創作元素,成為「樹人畫家」;他利用鋼珠筆與壓克力顏料來作畫,因畫出來的線條看起來像刺繡,他取名為「筆繡畫」,是他獨特的創作風格。將樹視為有情眾生的謝浩正說:

「我希望觸發大眾把樹當人來看待,真正深入心靈來愛樹、護樹。」



05

杜龍蓀從小對飛機和研究充滿熱情,大學畢業後,他進入美國太空總署(NASA)實習;雖然與原本想成為飛行員的計畫不同,他仍抓住機會,在2015年成為艾姆斯研究中心主任,領導3000名員工探測月球和火星。杜龍蓀分享:

「人生有計畫很好,但不用太過堅持,機會來了就要抓住。」



06

奈及利亞藝術家伊多科(Alex Peter Idoko)自學烙畫,他以火、刀片和砂紙為工具,在木板上勾畫烘燙出逼真肖像,展現奈國文化;他曾受邀在美國、英國辦展,吸引許多收藏家購買他的作品,但伊多科認為,自己還沒達到這項技藝的頂峰:

「我理解堅持不懈、努力學習、培養技能和發展個人強大力量,這些都是讓我的藝術隨著時間不斷提高的因素。」



07

黃莉莉曾在外商服務多年,原本只是暫離職場休息,卻在因緣際會下接觸了亂針刺繡,一繡就將近20年;除了展出作品,她也騎著自行車完成朝聖之路,2020年因為疫情無法出國,她選擇攀登百岳,一年就收集了30座。黃莉莉說:

「很多經歷和體驗可能再也無法重來或複製,所以只要遇到了,就是在當下好好把握。」



08

巴基斯坦首位女建築師亞絲敏.拉里(Yasmeen Lari)以低成本、環保等理念,為當地難民重建家園;她的設計以石灰、泥漿和竹子等自然材料為主,她稱之為「赤腳建築」,除了具備抗震、防水等特點,也希望盡量減少對地球的傷害。拉里表示:

「這個星球比我們任何人都大得多,也比我們重要得多;當我們設計時必須感受地球,不能繼續對它造成破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