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01
日本有位高齡89歲的爺爺佐野誠一不受限年齡,勇於挑戰自我;80歲時,他登上日本第一高峰富士山,接著開始學習衝浪,並在2022年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全球最年長的衝浪者」,他更立下自己要衝浪到100歲的心願。佐野誠一表示:
「希望我的故事,能夠勉勵不敢嘗試新事物的人踏出那一步。」
02
陳梅雀2010年加入寄養家庭,自覺需強化專業知識來陪伴特殊孩童成長,她特別到崑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進修,並取得教保員、保母證照,也至幼兒園為孩童進行活動教學與繪本導讀,希望為弱勢孩子提供更專業教育。陳梅雀認為:
「幼兒是國家的未來主人翁,需要有專業和愛心的照顧者來引導他們成長。」
03
2011年,傑羅德.尼德爾(Jerod Nieder)因脊髓損傷而癱瘓,他在復健期間,認識了妻子──漢娜.尼德(Hanna Nieder);2人一起經營粉絲專頁「積極的癱瘓」(Positive Paralyzed),鼓舞其他身障人士走出家門。尼德爾建議:
「不管你是脊髓損傷或處在逆境,努力工作,並保持積極的態度,因為這是擺脫困境的兩個途徑。」
04
在從幾公分到幾公尺的精美二手書雕塑中,南韓藝術家權珠熙探索破壞及重建的雙重性,她以書本製作樹、楓葉、飛鳥、瀑布等,賦予書籍新生命;她堅持使用原始書頁創作,不額外添加任何一張頁面。權珠熙相信:
「創造來自破壞,就像是一隻蝴蝶破繭而出。」
05
肯亞電影製作人柏托里(Jahawi Bertolli)為了宣導海洋保育,決定製作電影《我們的海洋》,以肯亞拉穆島上原住民史瓦希里人的視角,講述海洋變化;在他的努力下,肯亞已決定在拉穆群島建立海洋保護區,見證影片帶來的影響力。柏托里說:
「電影成為一種強大的工具,可以激發團結,開始保護生態。」
06
何嘉文15歲入行當藝人,30歲因為罹患癌症,她決定學習如何歸零,開始接觸身心靈領域,休養身體的同時,也治癒自己的心靈;她也陸續考取花藝、日本傳統手工藝「素素釦」及潛水等證照,甚至重回校園讀碩士。何嘉文分享:
「身心靈的課程影響我甚鉅,我不再勉強自己當強勢大女人,而是選擇順從本心,自在不好強。」
07
瓊.麥克唐納(Joan MacDonald)70歲時,體重約90公斤,當時飽受多種疾病之苦;77歲時,她在女兒的建議下開始健身,靠著有氧運動、瑜伽和舉重等,成功減掉20公斤,順利擺脫健康問題。麥克唐納時常在社群媒體分享經驗,鼓勵大眾運動:
「你的年歲仍在增長,但要盡力讓生命充滿活力。世上無完人,但我們仍然可以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
08
眼科醫師朱建銘熱愛攝影,15年來,他的足跡踏遍7大洲、往返南北極17次,他4月前往南大西洋的崔斯坦達庫尼亞小島拍攝最難拍、最美的「北跳岩企鵝」,終於實現了拍攝全世界18種企鵝的夢想。朱建銘強調:
「很多夢想不是花錢就能夠做到,需要體力、熱情,更需要勇敢踏出去,才有機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