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防疫癘避五毒 飲食清熱化溼為宜

陳玲芳 |2023.06.22
1103觀看次
字級
端午是一年當中「陽氣最旺」的日子,此時的節氣容易發生流行疫病,可把香包掛在通風處,防蚊蟲叮咬。圖/資料照片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是華人三大重要節日之一。五月天氣溼熱,古時又稱「五毒月」、「惡月」,古人將蛇、壁虎、蠍子、蟾蜍、蜈蚣視為「五毒」,因五毒出現時間,也是疫癘流行的季節,為了避免疫病發生,古人從端午這天開始喝雄黃酒、戴含硃砂及雄黃的除蟲包,以驅蟲、避邪兼防疫。而今正值新冠病毒流行,中醫師主張掛香包防蚊蟲叮咬、喝清熱茶利溼解毒。

頤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古人認為端午節這天,是一年當中「陽氣最旺」的日子,又叫做「正陽節」。此節氣炎熱潮溼且多雨,不僅容易孳生細菌、食物腐敗,古時山林間更常瀰漫有毒的瘴氣,各種昆蟲、蛇類都在此時出來活動。

艾草、佩蘭、石菖蒲 可以驅蟲

由於雄黃、硃砂的成分是硫化砷和硫化汞,都含有毒性的汞,現在已不建議使用。但是一般市場可見的由石菖蒲、艾草、佩蘭組成的草束,不只可掛在門口驅蟲,過完節、晚上拿下來用熱水煮成藥浴湯,倒入洗澡的熱水泡澡,就有驅蟲的效果。

艾草、佩蘭和石菖蒲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蚊蟲很敏感的氣味,泡澡後可避免蟲蚋夜晚叮咬。石菖蒲的香氣也可開竅醒神、入心胃二經,作用是除痰利心竅,還能化溼和中,預防皮膚溼疹。石菖蒲在民俗中也做為「斬千邪」的水劍,可以避邪。

在古代,薰艾草是中醫常用來驅除蚊蟲的方式。若擔心殺蟲劑的化學藥劑有毒,也可以在室內薰艾草,不過這些草藥的效果溫和,驅得了蟲,卻驅不了蠍子、蜈蚣、蛇或癩蛤蟆。

過去在中式酥餅上有些印有紅色蠍子等圖案,即是源自古代端午節吃的「五毒餅」,是一種象徵的趣味性,表示「把五毒吃掉了」,就沒有五毒之害。

炸物、燒烤及麻辣 盡量少吃

周宗翰中醫師提醒,端午時節確實較易遭蚊蟲叮咬,若再加上飲食不節,體內更易藏有溼氣。因此,端午節吃粽子應景,千萬不要貪嘴,可以多食薏米、蓮子、綠豆、赤小豆、黃瓜、菠菜、白菜、蓮藕、紫菜等「清熱化溼」的食材。

同時,要避免經常進食辣椒、胡椒、動物脂肪等甘溫滋膩食物,否則只會加重體內溼熱;更要避免吃高溫油炸、燒烤及麻辣火鍋。

自製「利溼清熱茶」須準備的材料有:白茅根三錢、茯苓三錢、淡竹葉三錢、生甘草兩錢、地骨皮三錢,將所有藥材洗淨,加入兩千毫升水滾後,加入所有材料,滾煮二十分鐘放涼即可飲用。

白茅根清熱解毒、利尿滲溼;茯苓利水滲溼、健脾安神;淡竹葉清熱除煩、通利小便。生甘草則是清熱解毒、調和藥性;地骨皮滋陰潤燥,有助於降低體溫。

另外,香包可掛在床邊、背包,或家宅通風處,讓中草藥氣味散發出來,達驅蟲效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