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師透過理學檢查找出各項病徵。圖為情境照,非當事人。圖/亞大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3歲小女童,連續五天高燒不退,經轉診就醫後,醫師雖排除新冠病毒、A型流感、黴漿菌及腸病毒等常見疾病,女童發炎指數依舊飆高且食欲不佳,兒科醫師察覺狀況有異,決定安排肺部X光檢查,果然發現右下肺明顯浸潤,驗尿後順利揪出是「肺炎鏈球菌」作祟,給予抗生素治療後,病情大幅好轉。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陳劍韜表示,最近三個月來,兒科門診與急診因為發燒就醫的兒童人數明顯增加,各式各樣的感染考驗著醫師的判斷與家長的警覺性,例如前一個月大流行的黴漿菌感染是上一波的主力,最近則有五大「魔王等級」病毒正在肆虐台灣的小朋友,包括新冠病毒、A型流感、副流感、hMPV(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和腸病毒等,其共同點都是有「發燒」症狀。
陳劍韜指出,患者沒有明顯咳嗽,急診初步篩檢時並未照胸部X光,住院後根據相關檢驗,考量肺部的感染還是必須要排除,因此安排X光檢查,結果發現右下肺葉有明顯肺炎,於是再送「尿液肺炎鏈球菌快速抗原檢驗」,結果同樣是陽性,證實為肺炎鏈球菌引發右下肺炎,經給予相應的抗生素治療後,24小時內高燒已退,精神及食欲也恢復正常。
陳劍韜強調,一旦出現嚴重肺部感染,肺部可能會被鏈球菌「吃掉」,由於肺部是無法再生的器官之一,日後即使順利出院,也會造成終生「呼吸困難」後遺症。
陳劍韜提醒,目前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施打時間是在新生兒2個月、4個月及12-15個月大,然而除了公費提供三劑外,有一劑目前是採用自費的方式於6個月大施打,建議家有5歲以下小朋友的家長,可以考慮到醫療院所施打,達到完整的疫苗接種,建立身體的免疫力,應付病毒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