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科學,凡舉人上京考進士(殿試第一名稱狀元)的時間,安排春季在京城裡舉行,稱為「春闈」。「闈」是試院考場的意思。如果考中了,名單便張榜公布,稱為「春榜」。唐代齊己《白蓮集》中有「都人看春榜」句。宋代歐陽修也有「春衫照日夸春榜」詩。凡春闈考中者,當然滿面春風,於是人們使用「春風得意」指進士登第。這掌故出自唐代孟郊《登科后》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同時,考官給入選者發證書,稱為「春關」。拿到「春關」的人高高興興地衣錦還鄉:「旋東春關歸故鄉」向親人報喜訊。
首都一般稱為「京都」、「京城」,而把首都稱為「春明」的則鮮為人知。原來唐代的首都長安有三座城門,當中的大門叫「春明門」,於是後人便以「春明」作為首都的別稱。唐代王健詩中有「春明門外作卑官」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