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粿生家伙」 傳統酬神祭祖添丁少不了這一味

王淑芬 |2023.04.03
5396觀看次
字級
客家庄有很多傳統粄粿,多與歲時節慶的祭祀敬神有關,「草仔粿」於清明節祭祖用於緬懷祖先,「新丁粄」是向伯公、親友報喜家族生男添丁。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都會化的生活,不少人祭祖酬神以水果、西點餅乾替代,不過在傳統客家庄仍沿襲祭祀拜拜一定會有「粿」的習俗,紅龜、發粿、草仔粿、新丁粄等,尤其民間還有「拜粿生家伙(生財)」的俗諺,所以祭拜都少不了這一味。

「粿」,是一種以米製成的傳統食物,不同種類的粿有其不同的歲時節慶及民俗文化,例如神明壽誕用印有「壽」字的紅龜粿、清明節用草仔粿、過年祭祖用發粿等。

以高雄美濃區為例,一家有近40年歷史的粄粿店,老闆鍾秀香從小姐做到當阿嬤,家傳3代承襲祖傳手工粄粿,不管是糯米磨漿脫水、艾草及鼠麴草的種植、曝晒菜脯、熬煮紅豆泥等,從皮、餡到炊粿的火候等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馬虎,這套製程沿襲近40年了,才能保有這份傳統古早味。

圖/記者王淑芬

「草仔粿的蘿蔔乾是自己曬、紅豆泥自已熬煮、糯米糰也由兒、媳推磨成米漿再脫水,備料過程都照規矩來!」

近60歲的阿香姐有一雙巧手,年輕開始做粿,練就了好手藝,包一個草仔粿的蘿蔔餡只要5、6秒鐘的時間就完成了。她帶著6、7位婆婆媽媽在吃過午飯後上工,有人專做草仔粿、有人印紅龜粿模,還有人負責新丁粄等,一旁的蒸籠也不斷的在熱鍋加溫,當一盤盤排列整齊的粄粿送進蒸籠,空氣也慢慢地溢散出陣陣的香氣。

大約15分鐘的時間,一盤盤剛出爐、軟Q好吃的紅龜粿、草仔粿及新丁粄,令人垂涎。

草仔粿還是清明節的應景供品,高雄市美濃區瀰濃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鍾仁振說,相傳從清朝就有以草仔粿於「二月掛紙(掃墓)」祭祀的習俗,艾草汁做成的草仔粿帶著淡淡草香,還能驅吉避邪保平安;通常清明節以草仔粿祭拜新墳,以為緬懷哀思,紅色紅龜粿祭拜舊祖墳,有感謝祖先賜福平安的用意。

除了祭祀,人神祝壽也常用紅龜粿,鍾仁振說,烏龜代表長壽意思,所以習俗用紅龜粿取代,尤其紅龜粿上有粿模印上「壽」字,象徵長命百歲之意,常見於神明聖誕或是建醮喜慶。

比較少見的是「新丁粄」,這個源自於農業社會客家人添丁報喜敬神、分享親朋好友的粄粿,如同現代人生子送「油飯」或「彌月蛋糕」的意思。

圖/記者王淑芬

「新丁粄」也是一種米食「粿」。鍾仁振說,傳統客家家庭生男出丁,會以新丁粄祭祖,向祖先及伯公(土地公)報告出丁喜訊,並於祭祀後將新丁粄分送親友,代表後繼有人,也象徵家族枝葉繁茂。

新丁粄的製作,多以芝麻、紅豆甜內餡為主,意在報喜並將喜悅分送出去。鍾秀香說,作法多和紅龜粿大同小異;所不同之處在於新丁粄要於粄粿上多套上一條紅粄帶,代表喜訊。

圖/記者王淑芬

雖然添丁以「新丁粄」報喜的習俗已逐漸式微,阿香姐說「就是要將民俗流傳下去,讓客家子弟知道添丁生子於農業社會是家族、社稷的盛事!」所以她仍會繼續行銷新丁粄,希望更多人知道這項民俗及象徵的意義。

圖/記者王淑芬

民俗專家王宏隆表示,祭祖敬神拜粿有取其「貴」的意思,盼祖先、神明都能庇佑後代子孫及信眾,讓祈福者得到貴人相助,也盼家家戶戶「拜粿生家伙(生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