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禪堂的設備是封閉式的,禪是向自我內心追求,不向外求,所以禪堂不設窗戶,主要是讓參禪的人能集中心念,不要隨著窗外的景物而起分別妄念。圖為佛光山禪淨法堂。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禪堂」是供給禪者參禪打坐的場所,一向是不對外開放的,因此一般人對禪堂都有一股神祕感。
禪堂的建築通常長有六丈至十丈、寬四丈至八丈不等,不過也會依參禪人數的多寡而有所更動。禪堂可以是供給短期精進禪坐的場所,也可以是只容一個人的陋室小房子,乃至僻遠山洞也都是打坐的好場所。
禪堂的大小、設備的好壞、地點的遠近,在禪者心目中是沒有分別的,因為一入禪境,三千世界的寬廣就在當下。自古以來,多少的禪者在禪堂中悟到人生的真理,照見自我的本性,而成為一代人天師範,禪堂之功實不可沒。
禪堂的設備是封閉式的,禪是向自我內心追求,不向外求,所以禪堂不設窗戶,主要是讓參禪的人能集中心念,不要隨著窗外的景物而起分別妄念,否則就失去參禪的意義了。
禪宗初祖達摩祖師曾面壁的河南嵩山,有一座少林寺,傳聞過去入了山門的人,除非他的功夫已能躍過那四周的高牆,否則不能走出山門。也就是說要有能夠跳越此高牆的能力,出了山門才不會丟了少林寺的顏面,正因如此,少林寺的武功至今仍非常流行。同樣的,禪堂的四周雖非高牆,但卻封閉,主要是不讓外界的汙染、妄想、煩惱進到禪堂裡來。禪師一再警誡初學者,一進禪堂就要將外面的、過去的一切放在禪堂外,好好安身在心上下功夫。
禪堂通常有兩個門,正門寫著「正法眼藏」,後門通稱方便門,是供禪者盥洗、方便之用。打坐時要將禪門的簾子放下來,簾子一放下,就不可以進出、走動,或有音聲,尤其是止靜的板一敲,世界好像一下子靜下來,在寂靜的氣氛下,自然會感受到禪的氣息。
以下分成四點說明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一、禪宗的法物與道場
在禪門,每個參禪的人,擁有的物質愈少愈好,但少到什麼程度呢?依現在的斤兩來計算,所謂「衣單兩斤半,隨身十八物」,因為一個人東西愈少,欲望就愈少;東西愈多,帶給我們的困擾、煩惱也就愈多。
禪堂裡的禪師,因為使用的物品東西很簡單,所以因物質而起的煩惱也很少,欲望少,心自然能自由自在。其實禪師用的物質雖少,但他們內心中卻擁有三千大千世界。
頭陀十八物 雲水裝備
平常生活,衣單兩斤半,若是外出雲遊的禪者、雲水僧,他可以擁有十八樣的東西,叫「頭陀十八物」:
1.楊柳枝:現代人用牙膏、牙刷來刷牙,古代的禪師是用楊柳枝來刷牙的。用楊柳枝刷牙,不僅口氣芬芳,牙齒也少有疾病。
2.三衣:就是袈裟可儲備三件:一,是僧伽黎,又叫大衣、祖衣、雜碎衣、法衣、二十五條衣;二,是鬱多羅僧,又名上衣、七衣、入眾衣;三,是安陀會,又名中衣、宿衣、內衣、五衣、工作衣等。
3.坐具:禪者走到什麼地方,隨時可以把坐具攤開,在上面打坐;和前面的三衣,通稱為「三衣一具」。
4.澡豆:澡豆即是現在的肥皂粉、肥皂。在過去沒有肥皂粉的時代,澡豆是一種清潔劑。
5.鉢:是出家人吃飯的用具。出家人拿著鉢向信徒化緣食物,稱為「托鉢乞食」。
6.瓶:是裝水的用具。
7.香爐:香爐不僅用來燒香、供佛,在各處行腳,山林水邊一炷香,也有驅除蚊蟲的作用。
8.濾水囊:濾水囊就是現在的水壺、熱水瓶,過去的禪者參訪遊學時,用濾水囊裝水,飲用時更加衛生。
9.毛巾:盥洗用的布。
10.刀:戒刀,用來除草,緊急時也可以防止壞人的侵犯。剃刀,剃除鬚髮。
11.錫杖:出家人拿錫杖是用來防身的。
12.奩:鏡匣子。
13.鑷子:夾東西的鑷子。
14.經書、律書。
15.佛像。
16.菩薩像。
17.火燧:引火用的石子。
18.繩床:有時遇到下雨天,地上太潮溼,幾根繩子從這一棵樹套到那一棵樹上,就是一張繩床,可以在上面睡覺。
現在我們到戶外活動或至各處旅行登山,都必須裝備齊全,也可以說是從過去禪師們參訪、雲遊慢慢承襲下來的。
鐘板木魚 龍天耳目
禪者出外雲遊最常用的是頭陀十八物,如果在團體所居的禪堂裡,最重要的法物就是鐘板、木魚。
「鐘」,禪堂的報鐘,有所謂「鐘聲傳三千界內,佛法揚萬億國中;功勳祈世界和平,利益報檀那厚德」,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板」,寺院的打板,分為一板、二板、三板、四板、五板等。
古時候沒有時鐘,是以「更」來衡量時間。一更、二更……五更到天亮。寺院到了晚上,大家都休息了,叫做「開大靜」。打一下「哆!」這是一板,表示大家都休息了。通報了以後,打兩下「哆!哆!」表示結束。到了早晨約三時左右,到大寮(廚房)叫醒水頭燒水,飯頭煮飯,打三下「哆!哆!哆!」要大寮的人起來準備;約四時左右,打「哆!哆!哆哆!」四下,這是要全寺大眾起床盥洗,上早殿。四板以後,打五板「哆哆哆!哆哆!」接報鐘。從一板到五板就是這樣輪轉。
禪堂的鐘板,就是大眾的號令,所謂「龍天耳目」,必須相當尊重。鐘板的配合有時是「一鐘一板一木魚」,有時是「二板一鐘一木魚」,或者「三板一鐘一木魚」,都代表一些特殊的意義。所以,禪者的生活,不用語言,每天在單純的號令下井然有序。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