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點滴】亞洲第一: 苗栗出磺坑與石油、天然氣的開發(下)

文/許峰源 |2023.03.23
1159觀看次
字級

文/許峰源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戰敗投降,結束在台灣半世紀的統治。十月二十五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成立,並於十二月委由經濟部台灣區特派員辦公處石油事業接管委員會接收日人在台石油事業,設置礦場管理處負責接管日本的兩大石油探勘機構:帝國石油株式會社及日本石油株式會社,涵蓋出磺坑等諸多礦場和各地的煉油廠。

然而,早在日本落實南進政策後,各地機具設備多已送往東南亞,設備殘缺不全;加上日籍人員遣返後,現場台籍技術人士專業性不足,以致短期內無法落實鑽井工程,石油生產遇到瓶頸。

一九四六年六月一日,資源委員會在上海成立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統籌全國石油事業;八月一日設置台灣油礦探勘處,負責台灣石油探勘和開發工作,前述石油事業接管委員會接收的礦場與設備,一併交給台灣油礦探勘處管理。

台灣油礦探勘處成立之際,曾委任多位地質專家來到台灣,前往各地做地質研究與資料整理工作。但由於政府財政吃緊,緊縮油井探勘經費,造成部分鑽井技工沒有經費支持,只能在礦場進行機具保養。政府遷台後工商企業增加,鑽井技工於是為全台各機關企業甚至軍方鑽探水井,用以增加收益,維持日常生活開銷。

一九五一年起,台灣的油氣探勘與開發工作得力於外援甚多。美國派駐台灣擔任安全分署署長的施幹克博士(Dr. Hubert G. Schenck)係一地質專家,在台灣探測石油工作遭遇困難時,居中聯繫聯合國、澳洲、日本派專家前來提供技術援助,並聘請國外地質與物理探測專家來台指導。而出磺坑也在美援支助下鑽探油井,儘管未發現天然氣與原油,但對於地質的了解更為深入。

一九五五年起,台灣從美國購買新式柴油動力鑽井機,先後在出磺坑鑽探九口井,深度約一千五百公尺。其中四口發掘出石油與天然氣,大批鑽探油井工作人員進駐,出磺坑聚落發展進入高峰期。距離出磺坑不遠的南寮與北寮,被劃分為開磺村、出磺村,足見當時人口已具備一定規模。當時,出磺坑員工與眷屬宿舍遍布各油井間,還設有禮堂與露天廣場,定時播放電影;為照顧員工眷屬,礦場內亦設有幼稚園與小學,方便學童就讀。

一九五九年,又從美國購買深度超過四千五百公尺以上的大型深度鑽井機,再為鑽探工作注入新血。一九六○年起,除了購置新的探測儀器與鑽採機具,大量培訓完成的地質探勘人員也開始投入探勘工作,油井鑽探工作有很大的進展,不但在出磺坑發現新的儲油層,鑽探技術也突破三千公尺,打造出磺坑鑽探的高峰。

當石油開採殆盡後,出磺坑礦產事業沒落,聚落日漸荒廢。近年來,政府開始重視出磺坑礦場的轉型,積極留存當地油井設施、儲油槽、機械庫、鐵工廠等礦業設施,以及周邊的宿舍群、學校建築、防空避難設施,希望呈現石油文化景觀,建立出磺坑的歷史地位,連結並再現土地與民眾的歷史記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