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於荒煙蔓草中的古炭窯。圖/謝武昌
穹隆狀的炭窯頂。圖/謝武昌
文/謝武昌
苗栗古炭窯位於麻園坑道旁,興建於一九五○年代。傳統的木炭窯,是用泥土及稻草建造而成;然而隨著時代與需求的變遷,燒炭產業沒落,古炭窯也坍塌於荒煙蔓草中。
苗栗市公所曾經於二○○三年重新修築,改採磚造,窯頂為穹隆狀,並曾經連續好幾年於中秋節前舉辦「古炭窯巡禮活動」,兼具休閒健行、知性懷古與文化傳承,獲得廣大回響。
在傳統農業時代,電力、瓦斯尚未普及時,木炭是家家戶戶的民生必需品。苗栗丘陵地盛產相思樹與龍眼樹,所燒成的木炭都具有火力強、耐度夠的優點,所以當時苗栗的燒炭產業相當興盛,山林間處處可見輕煙裊裊的木炭窯,亦曾是台灣重要的經濟產業。
那時木炭燒成後,窯主都以竹簍裝載,並以徒步肩挑的方式運往市集販賣,所行走的山區小徑就成了現在的古道;而當時孩子常聚集炭窯周邊玩耍或取暖,也成了炭窯的特有風貌。
近年來,隨著年輕人回流與農村再生,木炭逐漸融入料理、飲食的製程,例如柴燒麵包、炭烤料理、炭燒咖啡,甚至研發作為淨水器的濾心、乾電池的炭粉等。相信在不遠的未來,苗栗古炭窯也將以兼具環保減炭與多元創意的身姿,重出江湖,成為地方創生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