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航太 捨本土 投資外商 錢泡湯

文昌明(台中市/航空迷) |2008.05.08
585觀看次
字級

媒體報導,立委質疑民進黨政府打算在政黨輪替前,賤價出售政府投資多年,卻一無所獲的美國「華揚史威靈」飛機公司,損失「有十個巴紐案那麼嚴重」。

前總統李登輝執政時,為爭取美國政客支持台灣,出資挹注研發商用小客機的「華揚史威靈」公司,陳統執政後持續投資,累積總投資額達兩百億元,然而研發的SJ-30小型客機原型機,耗時十年以上、成本超支,卻在試飛時失事,交機時程嚴重落後,使政府損失超過百億元。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政府竟無法分享技術轉移,與分攤零組件生產比例,不僅嚴重喪權辱國,更有利益輸送及圖利特定人嫌疑,實應追究相關官員失職的責任。

航太產業整合性強,涵蓋了資訊、材料、機械、化學與電子等產業,生產零附件公差精密度要求與附加價值高,市場區隔與寡占壟斷性格濃,研發與生產成本高昂、回收時間久,不僅存在難以預期的風險,更受到國際政經環境制約,需要政府經濟、外交、交通與國防政策的支持,即使是貿易自由的美國,航太周邊產業仍是政府傾力保護的策略產業。

日據時代,日本因戰爭需要在台灣設置飛機裝配廠,後來國府將空軍航空工業局與研發生產設施、人才遷至台灣,使台灣具備發展航太產業基礎,然而四十年來,官方缺乏一致與整合性的長遠政策,未珍惜既有產業基進而礎發揚光大。

李登輝執政期間減產經國號戰機,轉而採購美國與法國戰機,對台灣航太產業打擊極大,部分曾參與經國號研發的技師被南韓挖角,反使南韓成為台灣航太產業勁敵;扁政府與軍方對支持台灣航太工業發展態度消極,傾向採購美製戰機,因而投資七十億元的翔昇案,前途並不樂觀。

在政府主事者錯誤與短視政策下,台灣納稅人血汗錢被拿去投資國外廠商,不免讓人懷疑,台灣航太產業是否還有未來?投資「華揚史威靈」的兩百億元,如果投資漢翔航太,可以為台灣航太產業創造多少就業機會與商業利潤?

官方高科技產業政策遷就政治考量,不惜犧牲國家利益與產業生存,使人才與產能流失大半,對台灣航太產業造成難以彌補傷害,這是什麼產業與國防政策?

文昌明(台中市/航空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