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塑膠問題

文/左卷健男  |2023.02.15
1112觀看次
字級
圖/樹下繪本
圖/樹下繪本

文/左卷健男 

我們的生活周遭充斥著塑膠(合成樹脂)。舉凡電視、電腦、電話的機體外殼,還有文具、餐具、包裝材料……許多物品都是由塑膠所製成。

特性繁多 加熱塑形

塑膠具有輕巧、不易腐蝕、可量產、便宜、不易導電導熱等性質,加熱加壓後還可以任意塑形。塑膠對各種產業而言都是非常實用的材料,因為它可以根據用途,隨心所欲地進行設計和製造。依塑膠對熱的性質差異,可分為熱塑性塑膠及熱固性塑膠:加熱後會變軟,冷卻後會變硬的稱為「熱塑性塑膠」;至於加熱前很軟,一旦加熱後就無法再變形的稱為「熱固性塑膠」。

目前生產的塑膠絕大多數都是熱塑性塑膠,產品以薄膜與膠片為主,也能製成容器、機械器具零件、管子、聯軸器、發泡製品、日用品和雜貨、建材等物品,可說是琳瑯滿目。此外,只要加入不同的助劑(如塑化劑、著色劑、防氧化劑、潤滑劑、抗靜電劑等),能製造出的產品性質就更廣泛了。

海枯石爛 存留不化

塑膠的確非常實用,但它的優點即是缺點,其韌性和強度正是衍生出使用後各種問題的原因所在。

自然界很少有微生物可以分解塑膠,所以塑膠會一直留存下來。由於許多塑膠垃圾的體積很大,非常占位子,因此成為掩埋場空間嚴重不足的元凶。此外,四散在自然環境中的塑膠產品,大多都無法回收,例如纏在水鳥腳上的魚線、堆積在海龜等海洋生物體內的塑膠袋和塑膠微粒(因水流或紫外線照射而粉碎、顆粒直徑在0.5公分以下的塑膠)等,不但嚴重威脅野生動物的性命,也會傷害環境。

因此,化學家進一步研發出「生物可分解塑膠」。這種塑膠的使用方式和一般的塑膠並沒有不同,但生物可分解塑膠能在自然界的微生物作用下,逐步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一種材料就是「聚乳酸」,這是由發酵後的乳酸聚合而成的產物,性質和聚苯乙烯與PET很相似,在一般的使用環境下並不容易分解。一張A4大小的聚乳酸膜,只要大約10顆玉米粒就能製成,但目前價格偏高,而且進行生物分解的條件之一,是50℃以上的環境;換言之,很難在海洋等較低溫環境中分解,這是它最大的缺點。

今後,便宜又能大量生產和使用的塑膠必須徹底減少,也需要更進一步尋求研發生物可分解塑膠的方法。

文字內容節錄自《世界史是化學寫成的:從玻璃到手機,從肥料到炸藥,保證有趣的化學入門》,究竟出版社授權使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