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蕭錕
地點:佛光山東禪樓禮堂
時間:一九八二年一月四日
為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學生開示
提問七:一、如何恆順眾生?二、如何培養平等心?三、怎樣做好知客?
怎樣恆順眾生?恆順眾生需要有大智慧,要看眾生所需要的是什麼。
如他需要財色名食睡,你也恆順他嗎?不是的,恆順眾生,是眾生在向道、向大乘佛法的上面恆順他,護持他。
恆順眾生是菩薩道,就如子女孝順父母,孝容易,順卻很難,面對一切眾生,「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說菩薩道難行能行。不過,大家學著做就好了。
平等,有自他平等、僧信平等、貴賤平等、生佛平等,如何培養這些平等心?需要努力克制自己的分別,用智慧觀照。
這種修養都是要靠內修的,光是說,「說時似悟,對境生迷」,只有從內修上面著手。其實,真正的平等心,要到證悟實相才能平等的。
佛教的知客師,就等於是一國的外交部長一樣,甚至佛教的知客師比外交部長還要難做,為什麼?一個知客,要有廣博的佛法和世間法的常識,要對自己常住的宗旨、理想、目標確知,並且宣揚;要能以佛法開示大眾,要有責任感、勤勞;要肯得把歡喜慈悲給人,要能助人為樂;要能替人排難解紛,要給予人接引,要替人解決問題。
概括言之,要知道客人的意趣並給予適度的幫助。
提問八:一個學期下來,對於打坐的意義和方法還是陌生。
關於打坐,先不要忙於明心見性,如能訓練自己「身心安樂,身心愉快」,一坐下來就感到舒服、自在,這樣就已經難得了。如果一直想著腿子痛、不舒服、時間好慢、好無聊,那就身心不自在了。
練習打坐,要能讓心不到外面奔馳,不去妄想,所謂照顧自己,就是讓自己的心像一潭止水一樣,好美啊!好安詳啊!先能有這樣一點感受,再從禪定裡面慢慢地開啟智慧,帶來信心、慈悲。
禪定,會培養我們安住的力量、忍耐的力量、持戒的力量……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會因此而成就的。
提問九:佛光山對中國文化有何貢獻?
佛光山的大雄寶殿就是中華文化的象徵,是在建築上的貢獻;現在的僧服仍保持中國服裝的傳統,這就是在復興中華文化,在堅持中華文化的傳統;我們在這裡研究經典、古籍,也就是在復興中華文化。
談到對中華文化的貢獻,我們一直在推行五戒、十善,在把中國故有的文化道德推展開來,在這裡用佛號維繫善良的風俗,這都是在維護歷史和文化。所以今天只是不講復興中華文化而已,如果講到復興中華文化,可以說每一個出家人都是復興中華文化的生力軍。中國人現在都西化了,就只有我們出家人在這裡竭力保持中華文化的風範。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