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莫道群生性命微

文/李胤霆 |2022.12.26
726觀看次
字級

文/李胤霆

自從領養兩隻流浪貓後,與親友聊天往往離不開動物的話題。有次,朋友提起居住的社區有隻黑色的流浪貓常駐十多年,雖然一度要被不喜歡貓的住戶趕走,所幸有更多人為黑貓發聲,讚許牠常幫忙驅逐蛇和老鼠,守護了大大小小的安全,才被許可留下,還有人固定餵養,社區內總能見到牠自在穿梭的身影。可是,今年這隻黑貓變得瘦弱,行動也遲緩許多,不似從前靈敏,也許是太老了,恐怕時日無多。那天說著說著,他的神色流露顯見的擔憂。

過沒幾日,他傳了張照片,是黑貓最常待的所在,卻換上了鮮花,我們心知肚明,黑貓已經離開,回到牠所屬的星球去了。然而,向黑貓致意的花束尚未枯萎,友人卻說,他們開住戶大會時,有人提出臨時動議,表示寵物沒辦法為社區做出貢獻,而且從電梯進出,會驚嚇、打擾到居民,因此日後若有住戶想養寵物,應該取得所有人的同意才能飼養。雖然此提議最終並沒有通過,但提案人展現出的人類優越感,以及對動物滿滿的歧視與惡意,仍讓我們感到震驚與憤怒。

部分人總是忽視動物的生存價值跟意義,如此只在乎自身需求的狂妄、自大心理,究竟何時才能有所改變?

動物對人類的貢獻,早有詩為證。唐朝羅隱的〈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道出蜜蜂鎮日在各處忙碌,辛勤地採花釀蜜之後,成果都被取走,一面讚揚蜜蜂的付出,一面暗示人們才是既得利益者。宋代李綱的〈病牛〉:「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刻畫牛甘願犧牲奉獻的情操,牠窮盡一生勤奮耕作,協助充實了糧倉,即使換得自己一身老病,只要人們足以溫飽也甘之如飴。

但是,人類自私地獵捕或破壞棲地,一次又一次帶給動物們無盡的傷痛。杜甫〈孤雁〉:「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描繪形單影隻的大雁,不吃不喝,唯拚命地飛繞、悲鳴,無限思念同伴,卻沒有人憐惜牠;孤雁和同伴失散,望穿天際幻想牠們仍在身邊,哀啼聲好似聽見同伴在召喚牠,旁邊的野鴨全然不懂牠的心境,兀自在一旁聒聒啼叫。雁鳥獨存的孤單、困頓、絕望,簡直令人心驚。

歐陽脩的〈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歌詠畫眉鳥自在翱翔,婉轉嘹亮的歌聲也隨著心意在山林間優游繚繞,可一旦被捕捉離林,哪怕是豢養在昂貴的金籠內,也再唱不出優美動聽的旋律了。白居易的〈鳥〉:「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明言鳥兒和人類一樣,有血有肉、有父母親人,勸戒人們千萬不要貪打枝頭的母鳥,巢中還有小鳥殷殷企盼著媽媽回家。

自古一首首歌詠動物的詩,或指出牠們無私的付出,或敘述動物艱困的處境,但願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們,能夠真正重視動物的生命,不要任意輕賤了牠們生存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