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養生 /冬日法寶三九貼 溫肺化痰排寒氣 陳玲芳 |2022.12.06 語音朗讀 409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從「大雪」到「冬至」約一個月,再銜接到過年前的「小寒」與「大寒」,可說是冬季「低溫」最容易侵襲人體的時節。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明天12月7日是24節氣中的「大雪」,大雪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此時天氣逐漸轉為寒冷,體感溫度明顯下降,養生之道應避免風寒邪氣侵入體內,因此需多注意保暖。從大雪到冬至(12月22日),養生重點為溫肺、化痰、排寒氣,而中醫的「三九貼」則被視為「冬日法寶」。睿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王心眉表示,從「大雪」到「冬至」約一個月,再銜接到過年前的「小寒」與「大寒」,可說是冬季「低溫」最容易侵襲人體的時節。中醫養生強調應做到以下兩點:不傷陽氣 勤保暖 「不傷陽氣」:順應「冬藏」原則,早睡晚起,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很多人習慣早晨出去運動,但在這個時節,建議日出後再外出行動,甚至可以適當的晒太陽,讓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增強身體免疫力。對於高血壓、動脈硬化、過敏性鼻炎等疾病患者來說,要更加注意防寒保暖,記得戴上口罩、帽子及圍巾,並且穿上襪子,注意足部保暖。中醫師提醒,冬季要多注意足部保暖,穿上襪子是個好方法。圖/pexels不損陰津 多喝水「不損陰津」:天氣愈來愈冷,民眾常常會忘了喝水,人體內的陰液也會容易不足,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攝取水分不夠,更易造成血液太濃稠,如果加上血管彈性功能下降,則易誘發心腦血管梗塞等問題。所以,平時要盡可能增加飲水量,不要等口乾後再喝水。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後,都要喝幾口溫水。大雪時節,切忌運動過量,出汗太多,避免陽氣隨汗液而出,受到損傷,以微微出汗最好。中醫師表示,冬天雖不如夏天容易口渴,但平時要盡可能增加飲水量,不要等口乾後再喝水,造成身體缺水、血液變濃稠。圖/pexels防呼吸道與心腦血管疾病有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在「大雪」節氣應儘量避免在清晨和晚上出門,以防晝夜溫差較大,引起疾病發作。中醫認為,寒氣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天氣寒冷會使人體血管中的血液流動不暢,甚至引起瘀血阻滯,從而加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機率。且「風寒外邪侵襲,由口鼻或皮毛而入。」故寒冷的天氣常誘發氣喘、過敏性鼻炎患者的不適,此類患者建議在「冬至」來臨後,貼敷「三九貼」預防疾病復發。「三九貼」改善過敏怕冷體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一年當中有兩次改善過敏體質的節氣,分別是冬至後的「三九天」和夏至後的「三伏天」。所謂「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三九天是天氣最寒冷的時候。所謂「三九貼」,是中醫以肉桂(如圖)、乾薑、艾葉、麻黃、白芥子等10種材料做成中藥,在背部特定穴位敷貼。圖/pixabay此時節,由於天氣變化,人體抵抗寒邪能力下降,使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關節痛等虛寒性疾病容易發作或病情加重。所以此時運用三九貼增強人體陽氣、提升抗寒能力,能起到治療與保健的作用,與三伏貼配合,效果更加明顯。三九是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節,此時人體陰氣旺盛,陽氣潛藏,因此更需要辛溫散寒、祛痰遂飲的藥物,在特定穴位進行敷貼,使溫熱藥材經由皮膚吸收,透過穴位經絡直達病所,可以有效預防過敏性疾病的發作,以及提振身體陽氣。中醫以肉桂、乾薑、艾葉、麻黃、白芥子等10種材料做成中藥,在背部特定穴位敷貼,皮膚吸收後,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可驅散寒邪,預防過敏性疾病。 前一篇文章 孤「牙」流浪到鼻腔 異生齒害她鼻涕流不停 下一篇文章 莫德納研發mRNA流感疫苗 台灣為亞洲唯一合作國家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詩】追光者2025.09.0803【論愛談情】AA制 是平等還是計較?2025.09.0904【視覺DJ】礁石間的驚喜2025.09.0705【閃文集】從情書到文學的永恆之花2025.09.0906非漢語系協會創會法師 訪瑞典佛光山2025.09.0807南天寺供僧 願平安幸福照五洲2025.09.0808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12025.09.0909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⑳2025.09.0710西來寺菩提盃競賽 英文共修社群增長智慧2025.09.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預防血糖失控有訣竅 多運動做好壓力管理直髮夾電捲棒用10分鐘 恐釋出百億個汙染微粒放鬆身心靈 瑜伽3動作有助入睡今年百日咳累計44例 近10年新高秋天戴口罩保護呼吸道 別忘補充維生素D與鋅 作者其他文章中老年身高縮水 骨質疏鬆找上門養骨本防骨鬆 均衡飲食、多運動白露養生潤肺防敏 保溼防晒多喝溫水失眠4類型 中醫調心肝氣血助改善手機重度使用者注意! 暑假過後新增龜頸族1000女孩影像展 用教育點亮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