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 辮子魔術師朱連魁

文/王文隆 |2022.11.30
1160觀看次
字級

文/王文隆

清廷入關一統中國後,頒布薙髮令,治下所有男性一概剃髮留辮,將頭髮編成一條長辮垂下,如果不從,就會人頭落地,因此有著「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說法。所有男性都留著辮髮,這成了中國男人的一種表徵,也因為造型特殊,在西力東漸之後,隨著中國人渡海出洋,成了辨別中國人的一種標誌。

清末,就有這麼一名留著辮子的中國魔術師朱連魁(藝名金陵福),揚名於海外。朱連魁,祖籍天津楊柳青,生於清咸豐四年(一八五四),小時候就喜歡變戲法,長大之後到一家大型連鎖商行服務。這家商行在上海、天津、舊金山都有據點,也使得朱連魁有機會在津滬港埠穿梭,變變戲法娛樂大眾,漸漸地闖出了名聲。他最拿手的戲法是「口吐百丈」、「空竿釣魚」、「碎紙還完」,以及古彩戲法「大碗飛水」。

一八九六年權臣李鴻章訪美,穿著朝服、頭頂髮辮的傳統衣著,吸引了紐約人的注意,也掀起了一股對神祕東方的好奇,這使得朱連魁有了出洋變魔術的機會。一八九七年秋,他首度乘船抵美,準備參加隔年四月跨密西西比河萬國博覽會。博覽會上,他的髮辮以及傳統的中國裝束,帶著濃郁的異國風,變的戲法也是當地人從未見過的,大大受到歡迎。他的英文名字Ching Ling Foo也因此出現在報端,甚至還打出「專為慈禧太后獻藝的魔術師」的名號作噱頭。

人潮就是錢潮,紐約聯合廣場劇院經理霍普金斯觀賞了朱連魁的表演後,看到其潛藏的商業價值,找上了朱連魁,使他成為第一位與美國劇院簽約的中國魔術師。然而,因為他華人的身分,在一八八二年美國頒布之《排華法案》限制下,竟遭到紐約警方拘留,引起軒然大波。霍普金斯為了營救他特地聘請了律師,在法院主張《排華法案》限制的是華籍勞工移居美國,朱連魁是藝術家,不應在限制之列,這才使得他重獲自由。

人一出名,冒牌貨也跟著出現。就在西方社會對神祕的東方魔術大感好奇、紛紛捧上金錢一窺虛實之時,一個名喚程連蘇(Chung Ling Soo)的「中國魔術家」出現了。他在倫敦頭束髮辮、穿著一身破舊的清廷官服現身在觀眾面前,演出許多朱連魁曾經表演過的戲法,但實際上,卻是一名美國白人喬裝而成的。

他偽裝成華人模樣,取了和朱連魁相近的英文名字,招搖撞騙,還裝作聽不懂英文,由一名小弟擔任翻譯。假的中國魔術師程連蘇,引來了真的中國魔術師朱連魁的注意,一九○四年年末,朱連魁行抵倫敦,向程連蘇發出戰帖,要求比畫比畫,看看誰才是真正的中國魔術師。朱連魁還放話說,如果程連蘇能表演其二十項魔術中的一半,他就認輸,並捐贈出五千美元(約一千英鎊)。

這場「一千英鎊的對決」頓時轟動全倫敦,大家都想知道兩位魔術師要怎樣較量。對決的時間訂在一九○五年一月七日,意外的是,朱連魁卻缺席了。獨留台上的程連蘇自行宣布得勝,並譏諷朱連魁怯戰,甚而傳出「不是朱連魁沒有來,而是程連蘇把朱連魁變沒了」的流言。

為何朱連魁最終沒有現身,眾說紛紜,但這場世紀魔術對決打響了兩位魔術師的名號。程連蘇持續在英國表演,直到一九一八年因演出意外過世;朱連魁則在歐美巡迴演出,爾後回到中國,一九二三年於上海辭世,也使得他為何缺席這場世紀對決,永成無解之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