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玉子
文/玉子
這個月玉子要與大家談談動物們因為不同的肌肉骨骼構造,而得以衍伸出來的有趣技能。今天就來介紹鳥類的超酷行為—— 懸停!
懸停也許會令人想起在空中定點盤旋的直升機,在鳥類身上,我們也可以觀察到牠們在空中維持定點不動的模樣喔!聽起來很神奇,但究竟鳥是如何達到懸停的呢?
其實鳥類懸停的原理有分兩類: 是真正靠自身力量達成懸停。 是在空中找到平衡點的馭風者。
自身力量 完成懸停
用自身力量達成懸停的鳥類只有蜂鳥。牠們的特點在於身體夠小、拍翅頻率高,並且投注了高比例的體重在飛行相關的肌肉上。此外,蜂鳥的肩關節特殊,能允許牠們在不收翅的狀態旋後翻轉翅膀,呈現∞字形的扇擊方式飛行,在這個過程中蜂鳥便能產生足夠的抬升力來維持自己的體重。
蜂鳥長了一副特殊身體,於是能完成懸停神技。不過台灣倒是沒有蜂鳥,因此就讓我們接著認識第二種懸停方法吧。
逆風飛翔 尋找平衡
如果沒有像蜂鳥那樣的特製身體要如何懸停呢?答案是在逆風飛翔時,以相同的速度飛入風中,找到平衡點來維持不動。在台灣,我們可以觀察到紅隼、黑翅鳶、翡翠、小雲雀等鳥類展現這樣的技術。
紅隼、黑翅鳶、翡翠的懸停是為了讓頭部定格,以專心檢視地面上的獵物,畢竟仔細看清楚才能提高牠們的捕獵效率!一旦看到獵物,隨後便會向下俯衝捕捉。其中,紅隼更是個有名的馭風者,牠有個英文俗名就是wind-hover呢!
至於名字可愛的小雲雀,懸停乃是公鳥在繁殖季耍帥的方式,公鳥會在空中定點振翅並發出一連串多變的叫聲,也因此獲得「半天鳥」的暱稱。
同樣都是定點滯空行為,卻也可以從中看見鳥兒的多樣性,下次出外踏青不妨留意看看天空,一起觀察有趣的行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