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羽筠
寶島台灣有許多極為接地氣的地名,如生產楊梅就稱楊梅鎮、盛產食鹽故名鹽水鎮等等,位於苗栗縣公館鄉出礦坑的「牛鬥口」亦屬之。
牛鬥口,顧名思義和牛隻有關,為什麼有此稱呼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它的由來。
驅車從苗栗往大湖方向,沿台七十二快速道路前進,觸目所及,層層山巒,相互爭高;橋墩下的後龍溪,輕聲歌唱,蜿蜒而行。
經過石圍牆,快抵達出礦坑之際,視野突然一亮,眼前不正是神似關公所使用之「青龍偃月刀」刀背的關刀山脈嗎?還有苗栗八景之一「三台疊翠」中間部位的八角崠山脈。兩條山脈分立在後龍溪,有如左邊一頭牛、右邊一頭牛,牛角昂然豎立,似兩頭的鬥牛蓄勢待發,準備在競技場上一較高下。
面對此景觀,令人莞爾,也佩服先人好眼力,以牛鬥口名之,實為貼切。
隸屬苗栗獅潭鄉的蓮台山妙音淨苑,遍植櫻花,花季來時滿山嫣紅,總會吸引許多遊客。若置身蓮台山,俯視牛鬥口方向,又宛如一尊臥佛,安詳徜徉在山水之間。同樣的山峰,由於觀賞方位不同,所思所想南轅北轍,讓人不禁想起蘇軾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皆不同」。
山水如此,人間事不也是如此嗎?當我們為世事傷神時,換個角度思考,也許又有另外一番認知。趁著假日,不妨驅車前去一覽牛鬥口,看山、賞景之餘,還可體悟一代文人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