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歷史】牛路缺

文/徐羽筠 |2022.06.16
1304觀看次
字級
凡客家族群聚落之處必建土地公廟,牛路缺也有一座土地公廟。圖/徐羽筠

文/徐羽筠

「牛路缺」是一條街道,您是否覺得這名稱既可愛又有古趣呢?顧名思義,應該跟牛有關係,但為什麼要稱牛路缺呢?

牛路缺位於苗栗市嘉盛里,此地早年地勢崎嶇,有數座小土墩,名為「墩下」,該區水源充沛,灌溉工程完善,田園肥沃,連年豐收,獲嘉慶皇帝頒匾為「嘉志閣」,直到光緒十五年方改為「嘉盛」。

位於現今嘉盛里二十三鄰的牛路缺,該處原有一圳溝,為田寮圳的一段,長約兩百公尺,形狀彎曲似牛角,故名牛角溝,地形上形成一缺口,因此有了牛路缺的街道。居民以客家族群為主,大都務農。

農業時代,農夫最得力的助手自然是勞苦功高的牛,舉凡犁田、耙田、耖田、碌碡都需要水牛的幫忙。大清早,牛跟著主人在田裡幹活,到了中午,人要吃飯,牛也要吃草,才可補充體力;更何況日正當中,豔陽高照,也該讓牛兒避暑,喘口氣,牛路缺的圳溝即成為牛隻的「水上樂園」了。

筆者造訪牛路缺時,幾位長者在涼亭裡納涼。他們出生成長於該地,對牛路缺由圳溝到柏油馬路,有著物換星移的感慨,提起牛兒更有深深的情感。

其中一位大叔說:「小時候我是『看牛囡仔』,我的工作就是將牛牽到牛角溝泡水、洗澡,牛泡在水裡好像人泡澡一樣,舒服且愉悅,牠們朝著我發出『哞——哞——哞——』的聲音,彷彿在說『我好高興!』這幕牛抆水(客語:牛泡在水中之意)的畫面印烙在我腦海。

不過,當看牛囡仔也有辛苦的地方,夏天時,水牛愛泡水去暑,夕陽西下了仍不肯上岸,怎麼拉都拉不動,使勁發牛脾氣,當時才十來歲的我,滿頭大汗,又氣又急,擔心太晚回家會被主人責罵。」

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也是信仰中心,凡客家族群聚落之處必建伯公廟,因此該處也有牛路缺伯公。了解故鄉地名的古往今來,可增廣見聞,亦可發思古幽情,深具意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