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布歲月遺痕的同興老街。圖/徐羽筠
文/徐羽筠
許多人喜歡走訪老街,網路上也有票選「全台十大老街」、「必走老街」等活動,對有些遊客而言,走逛老街除了懷舊氛圍,吃透透、玩透透也是重要行程。
然而,位於苗栗後龍的「同興老街」,既沒有美食也無娛樂項目,有的只是蔚藍的天空與純淨的白雲,鐫刻歲月痕跡的紅磚瓦牆,一派寧靜悠閒,跟網路所介紹的知名老街全然不同。
老街都曾繁華,同興老街也不例外,它的崛起與後龍溪關係密切。
後龍溪位於台灣中部偏北,屬於中央管轄河川,橫貫苗栗縣中南部。據《諸羅縣志》記載,後龍溪北岸有後壠港,南岸有礁荖叭港(即公司寮港),由於北岸港口淤積,公司寮港便成為後龍主要對外港口。乾隆五十一年,鹿港開放為「正口」(清廷正式設立的港口),與泉州蚶江對渡,此地位居通往八里坌的轉運站,逐漸發展起來。同興街就在公司寮港口旁,自然成為貨物集散地,商業活動興盛。
目前同興老街只剩約十戶住家,一些住宅因無人居住、年久失修,更顯頹圮,居民大都是年長耆老。當地長者指著某戶空屋,說以前是銀樓,某處雜草叢生處,昔日有客棧、酒樓;又表示,清朝時期對岸來台貿易開墾的漢人,即是從後龍溪上岸,漸漸形成聚落,因而開設許多商行,此處過去也是漢人和平埔族人交換土產的集貨中心,因此舊稱「番婆溝巷」。在在說明了同興老街昔日的風光,也印證當時它除了是後龍第一條街道,也是最繁榮所在。
有趣的是,同興老街長度僅約一百公尺,有「台灣最短老街」之稱,當時卻能匯集這麼多商家,好似台北的大稻埕,令人匪夷所思。
隨著公司寮港淤積日益嚴重,加上時代變遷、產業轉移,同興街逐漸沒落了,但其紅磚瓦厝與充滿歷史人文的巷弄,帶給人無限思古之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