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岳九悅
在少聚會、少出遊的日子裡,安然獨處,最樂哉的莫過於更多餘裕來讀書。尤其讀古書,讓周遊在柴米油鹽之間的生活,減少點煙火氣,昇華了呼吸,帶給靈魂許多啟發、靈感,與體悟,增添人生厚度,幾許的同理與療癒。
從前看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著重筆力的精氣神,尤其欣賞「俯仰」二字,一點頭、一抬頭,已然勘透此生彼世。在他的筆下,俯仰,顯得既灑脫,又澹泊。
現在依然鍾情他寫的這兩字,卻較幼時更讀入字裡行間的意象。讀著讀著,彷彿每字都躍然紙上,與我對話,而我亦跟隨文字的低吟,賦予文與字,某種心領神會的意義。
蘭亭下的流觴曲水,四一好友相聚,取水當酒,好不熱鬧,實則人人內心各有大千,於是寫下一篇篇感觸,留與後世;凌駕於書法與意境之外,更多是無以名狀的感慨。
相隔一千六百多年,時空背景,天淵之別,各有千秋,但我卻與王羲之同此心,同此境,「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今日之我,沉醉於〈蘭亭集序〉,恍若與世隔絕,無感於白髮徒生。
我在一次又一次閱讀〈蘭亭集序〉中,深信並感謝生命裡每一場的遇見。儘管生活有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的苦「鬱」,想躲,躲不開,想逃,也逃不了。
相較於命之長河,漂泊的心事,苦辛的生涯,困脫不掉的鬱卒,那都是暫時的,正所謂「長風破浪會有時」,且讓心境反轉,那曾令自己鬱鬱寡歡的背後,具備的是取悅的能量,治癒傷口的藥方;所以良藥苦口,從而欣於所「鬱」,漸能欣於所「癒」。
歲月荏苒,時光如水,獨獨文字留在時光的皺褶裡,從西元三五三年穿越到今日,鑄造出比黃金更閃爍、更堅挺的價值。〈蘭亭集序〉提醒我人生的短暫,更要欣然「癒」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