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過客】史特拉斯堡的新城與舊城

文/翁台生  |2022.11.07
2008觀看次
字級
史特拉斯堡「小法國」運河風光迷人。圖/陳麗卿

文/翁台生

法國邊城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 )真是世界上少有的奇妙城市;它從1871-1945年間,曾經四度分別隸屬德、法兩國,也因為有此歷史糾結,成就這個城市特殊社會人文風情。

史特拉斯堡至今保留中世紀城市的古味;運河水岸風味獨特的半木造樓、迷人石橋、鵝卵石打造的古樸建築,再加上優雅的環城運河水岸,風光如畫。老城高聳的聖母大教堂成為史堡最明顯的地標,這座十九世紀前歐洲最高的建築,匯集多少中世紀智慧技術,那座當年最先進的天文鐘更是遠近馳名,吸引不少人專程前來。

史堡人文薈粹。全球人道主義的先鋒史懷哲曾經在此地教堂服事,後來投入非洲義工服務引領風潮,他也因此榮獲1952諾貝爾和平獎;力主宗教改革的馬丁路德也是在這裡發聲,砲打保守落後的天主教教會,掀起一場改變世界的宗教革命;法國國歌的知名作曲家也是史堡在地人。

穿行在史特拉斯堡老城區Grandlle ,恍如走進中世紀迷人小城,難怪早在1988年就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文化遺產;充滿德國風情的新城Neudstadt,則展現當代歐洲的宏觀格局, 也跟著在2017年入選,世界少有城市能夠有此難得的機緣。

搭河輪環城最能體驗史特拉斯堡這段新舊對照,最有意思的是經過「小法國」上百年歷史的水閘門,關門進水撐起船身上行往北,沿途所見當年德國創見的新城,格局渾然不同。

對比狹窄的老城「小法國」街區,北區當年的德國新城規畫截然不同;街道寬闊,家家戶戶有自來水、瓦斯供應,更有完善的下水道規畫,1871年普魯士與法國戰爭之後,德國全力打造史堡,成為當年歐洲最先進的城市。

河輪所經的萊茵河支流伊爾河風光秀麗,沿途所見傳統的大學宮、古典風雅的大宅、氣勢不凡的大教堂、音樂廳、歌劇院、中央車站皆是德國人大手筆,吸引許多當代的建築師、藝術家共襄盛舉。各方也給了當年德國威廉大帝高度評價。

歐洲人認為史特拉斯堡夾在德法之間,百年糾結,已經發展出另一種歐洲城市風情;也可以作為另一類和解融合的象徵。歐洲議會選在史特拉斯堡,自然有它的深一層用意。

史特拉斯堡從老城到新城,穿梭在德法歷史時空,如今有了中東、北非移民大量的移入,伊斯蘭教影響,又有了不同的社會變貌。這似乎也是歐洲「地球村」的縮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