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ReTuna 全球第一個回收時尚商場

文/酉方 |2022.11.19
11251觀看次
字級
ReTuna除了販售,還致力公共教育。圖/ReTuna官網

文/酉方

瑞典一家距離首都斯德哥爾摩火車車程約1小時的商城ReTuna,全館14家店舖都只賣二手物品,卻大受消費者歡迎!疫情前,每年吸引25~30萬名顧客上門,創造近1900萬元瑞典克朗(約180萬美元)的年銷售額,甚至被認為是旅遊瑞典必訪「景點」。

家庭所需品應有盡有

這家被稱為「全球第一個回收時尚商場」的社會企業,位於瑞典昔日工業重鎮埃斯基爾斯蒂納市,因為致力重複利用廢品,而廣受消費者歡迎。商城也以埃斯基爾斯蒂納的暱稱「Tuna」命名為「ReTuna」。

這座兩層高、面積5000平方公尺的商城,14家店鋪中,除了販售公平貿易商品的咖啡館,還包括衣帽、時尚精品、書籍、家具、兒童玩具、家居用品、鮮花園藝、體育用品(包括自行車、滑雪板與露營裝備等)、建築材料、電子商品、寵物用品……等「幾乎所有各類商品」,而無一例外的,這些商品全都是二手商品。

ReTuna商場內部,什麼用品幾乎都有在賣。圖/ReTuna官網

大人做榜樣智慧消費

商場的負責人Anna Bergström在某次訪談中指出,「我必須成為我孩子的榜樣:為地球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而成為公眾教育者的角色──提倡永續性消費的概念與氣候智慧型消費(shopping in a climate-smart way), 是她創辦ReTuna的最大目標。

為了鼓勵人們減少浪費,商場還與當地學校合作,開設為期一年的「Recycle Design」(回收設計)課程,教授如何發揮巧思設計二手物品,讓每個人買回去的舊物,可以依著創意、設計或改裝,換一種更適合自己使用的新面貌「復活」,成為家中或辦公室的新歡,而非等待焚燒或掩埋的垃圾。

永續商城吸引購物者

ReTuna所處的埃斯基爾斯蒂納市,原本是一座沒落的工業城市,偏高的失業率使年輕人流向其他城市。但自1990年以來,這座城市致力打造為一座生態城市,7年前,因ReTuna設立於該市大型回收廠附近,Tuna市政府興建並投入運營一座先進的廢品分類中心,重複使用當地產生的大部分廢品,直接創造了50個新工作職缺。

ReTuna二手商城營業以來,每年吸引25萬至30萬名各國消費者上門,更有不少永續發展組織駐點研究。金氏世界紀錄年鑑,2020年更收錄ReTuna為「世界上第一家專門為經維修、回收和修復的物品所開設的商城」。

ReTuna是世界上第一個二手物商場。圖/ReTuna官網

一次購足成最大賣點

話說回來,世界各地都有二手商店,英國各大城市的繁華街區,也有不少以公益為目的之二手精品服飾店,ReTuna為何能夠成功吸引企業及消費者持續上門呢?

各界分析認為,ReTuna最大優勢在於「它使可持續購物,變得更加容易,且耗時更少」。也就是說,消費者可以在同一個地方,進行所有需要的循環購物,一次採買完全。此外,雖然ReTuna是一家回收商場,但商場內部明亮且美觀,與其他大型商場具有同樣的氛圍。

ReTuna內的公平交易咖啡廳。圖/ReTuna官網

明亮寬敞具美學巧思

也就是說,與許多傳統二手店滿布灰塵、充斥陳年舊味不同,ReTuna 的商店擁有多元化的產品,且商品陳設及行銷方式,強調美學、巧思的重要性,避免「跳蚤市場」的形象,加上走累了可以悠閒喝杯咖啡後繼續再逛,後續的物流送貨也能方便消費者需求,在在增強了客戶的購物體驗。

事實上,經過多年發展,ReTuna 已經成功開發了一個自我維持的系統。由於二手商場正位於回收中心旁邊,市民大約每月來一次丟棄不用的產品。AMA(市政府資源處理單位)的工作人員,會初步分類什麼是可用的,什麼是不可用的。之後,貨物便被運送到ReTuna商場,由商場工作人員分揀並分發到商店。

將舊物改造為新商品

除了各店舖的商家,會依據各自的商業計畫收取二手貨物,回收中心也會確保所有收到的材料和產品,都與其中一家商店相匹配,達到供需平衡的目標。而各家商店也都設有一個工作間,將回收的二手商品先經過整理、翻新、改造或「升級」後,再上架出售。

正因為有這個「升級再造」的過程,使得一些原本是被丟棄的物品,經過ReTuna一連串的程序後,被賦予新的生命,成了一件新的商品,如同ReTuna網頁上所標示的:「Här blir det gamla det nya!」(這裡將舊的變成新的)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樣與回收場結合、如此環境友善的升級再造商場,能成為消費主流吧!



升級再造 舊物重生

「減塑、減碳」友善環境,並不是讓人回歸原始,什麼都不買,什麼都不用,而是具有環保意識的在日常生活裡,為環境保護做出更多實質的消費行為改變。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改變購物的喜好和方式,落實「循環再利用」,甚至將將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列為選購商品時的考慮因素,認同「升級再造」的二手新商品,就能更有效的減緩地球暖化。

目前,已有愈來愈多商品會標示「碳足跡」,而所謂「碳足跡標籤」,最早始於2006年的英國,開始在商品上掛著「碳足跡標籤」,標籤上記載著商品從原物料取得、生產製程、配送銷售、消費者使用至最終丟棄,這整個生命周期所產生之溫室氣體,經換算成二氧化碳當量的總和。

商場內販售的燈。圖/ReTuna官網

碳足跡標籤的存在,不僅能使業者針對碳排放量較大的商品製程做出調整,對於有意願為環境保護做出更多貢獻的消費者來說,更是選購時重要的參考指標。

此外,為了避免地球資源不斷消耗,與其購買新生產製造的商品,銷售使用後,最後成為廢棄物,改採購「升級再造」商品,更成為近年來新興的消費概念。

有別於「循環再造」(Recycling,將廢棄物分解成原材料,供日後生產之用),「升級再造」是將廢棄物加工,並加入創新的設計與巧思,讓廢棄物重生,轉換為有價值的商品。而這樣的過程,不但大大減少碳足跡產生,也符合循環再利用精神,經濟實惠,且不會降低生活品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