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聖安妮教堂

文/林一平 |2022.11.01
1300觀看次
字級
圖四:密茨凱維奇雕像 圖/林一平
圖一: 聖安妮教堂、伯納迪恩教堂和密茨凱維奇站立雕像。 圖/林一平
圖二:聖安妮教堂 圖/林一平
圖三:格迪米尼茲支柱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我於2014年訪問立陶宛首都威爾紐斯,下榻馬波爾旅館,附近最突出的建築群是聖安妮與伯納迪恩教堂,再加上一座密茨凱維奇(Adam Bernard Mickiewicz;1798-1855)的站立雕像(圖一)。

1812年拿破崙入侵俄國時,路過立陶宛,順便攻占,看到聖安妮教堂,一見鍾情,想將之搬到巴黎,供他天天把玩。拿破崙侵略他國,老是想掠奪巨大的戰利品,如沙皇鐘(Tsar Bell)及聖安妮教堂。最後敗退,一場空。

哥德式的聖安妮教堂(St. Anne's Church;圖二)由一個中殿及兩座塔台所構成。是立陶宛大公維陶塔斯為了夫人安娜所建,以歌頌聖安妮(St. Anne)。聖安妮在傳統上被認定是聖母瑪利亞之母,耶穌的外祖母。伊斯蘭教稱聖安妮為亞納(Hannah),認為她是充滿聖德的婦女。亞納一直想生兒子,卻得到一個女兒,因此取名瑪利亞(Maria),希伯來文有悲痛、苦味的意思。

聖安妮教堂原本是木造的,於1419年燒毀後以三十三種紅磚重建,內部聖壇是巴洛克式裝飾。其建築正面巧妙凸顯古代立陶宛支柱(Ancient Lithuanian Arms),亦即所謂的格迪米尼茲支柱(Pillars of Gediminas;圖三)。建築側面則是高大的窗戶及網狀花邊細工的塔台。這教堂祭祀聖安妮,又可翻譯成聖安娜。

我來到維爾紐斯的第三天,原本陽光普照的氣候陡變,降起大雪,只見「凜凜嚴凝霧氣昏,空中祥瑞降紛紛。須臾四野難分路,頃刻千山不見痕。銀世界,玉乾坤。」我拍照時望著密茨凱維奇雕像背上積雪逐漸增加,他似乎因寒冷而縮著身子(圖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