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空中生妙有」,空,建設了世間;虛空,能生萬有。
圖/Pexels
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地點: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西館
時間:二○一一年七月八日
為山東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學生開示
三、以無為有
我沒有親人、沒有房屋、沒有田產,什麼都沒有,只有我這麼一個人。但是逐漸地,我也體會到佛法講的「無」是什麼。「無」不一定不好,「無」裡面的東西很多。
有一位道樹禪師,把寺廟建在道士的廟觀旁,道士們看了很不高興,經常對他施展法術,時而撒豆成兵,時而呼風喚雨,最後把寺廟裡的沙彌都嚇走了。可是年長的和尚道樹禪師,一住就是十幾年,絲毫不受動搖。道士們見狀,很是生氣:「哼!這個和尚,趕都趕不走,那我們搬家好了!」
後來有人問道樹禪師:「你是用什麼方法,讓那許多道士退讓一步的呢?」
道樹禪師說:「我以『無』對應。」
「一個『無』字怎麼能成呢?」
他說:「道士有法術、有神通、有變化,『有』就是有窮有盡,變到最後也就沒有了,而我沒有神通,也沒有法術,我以不變應萬變啊!由於我『無』,『無』是無窮無盡、無限無量,當然就會贏他了!」
所以,明白說,在家的生活過的是「有」的生活,有家庭、有妻子、有兒女、有功名富貴……這也是應該的。出家的生活則是「無」的生活,看起來好像什麼都沒有,實際上他有真理、有慧命、有世界、有無量無邊。
明因識果 心懷法界
在台灣,有人跟我開玩笑:「星雲某人,你現在出家了,要是你不出家,必定會和王永慶一樣啊!」王永慶在台灣有「經營之神」之稱,擅於經營事業,是個大財主,我哪裡能跟他比?我哪裡會做生意?但是論財富,我可不輸他喔!他不過是有幾間公司、工廠,我雖沒有這些,但是我有天地、我有世界、我有心,只要我的心通達了,世界都是我的、宇宙都是我的。因此,儘管我「無」,你說我真的「無」嗎?
其實,我冷了,晒太陽,太陽就是我的;我熱了,吹風,風也是我的;我看山,山是我的;我要水,水是我的。甚至就是別人建的公園,我到裡面散步,也不會有人不准我走;國家建的公路,我也能得到使用的方便。因此,我不必擁有、不必占有,我可以享有。
「無」裡面真的是很妙的。在禪門裡有一段趣談,有一位信徒問馬祖道一禪師的徒弟智藏禪師說:「請問有沒有佛菩薩?」
智藏禪師回答:「有啊!怎能說沒有佛菩薩呢?」
「有沒有因果報應啊?」
「當然有啊!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怎能說沒有因果報應呢?」
「有沒有天堂、地獄啊?」
「有啊!天堂在天堂的地方,地獄在地獄的地方,我們每一個人,好心就升天堂,壞心就下地獄,一天當中不也來去天堂、地獄多少次嗎?怎能說沒有天堂、地獄呢?」
佛法中道 以無為有
這個信徒一聽,覺得智藏禪師的說法不大準確,就說:「我在徑山禪師那裡聽法的時候,他的說法就和你不一樣。」
「他怎麼說呢?」
「我問他:有沒有天堂、地獄?他說『無』。我問他:有沒有因果報應?他說『無』。我問他:有沒有佛菩薩?他說『無』。無論如何,他都對我說『無』,怎麼你卻對我說『有』呢?你的佛法內涵大概沒有他高明吧!」
智藏禪師一聽,就說:「那我來問你:你有妻子兒女嗎?」
「我有。」
「你有黃金、田產、財富嗎?」
「我也有。」智藏禪師怎麼問,這位信徒都回答「有」。
智藏禪師接著就說:「所以我才說『有』啊!那麼我再問你:徑山禪師有沒有妻子兒女?」
「沒有。」
「他有沒有金銀財寶?」
「也沒有。」
「所以他說『無』啊!」
因為生活的情形不一樣,也就有「有」、「無」的差別了。當然,佛教不是說「有」,也不是說「無」,佛教講究「中道」。「人間佛教」是當得求財,要求淨財;當得回饋社會,與人共有。財富不是自己的,是五家共有的。
從我建立的第一個觀念「以退為進」開始,接著「以眾為我」、「以無為有」,最後就是「以空為樂」。
四、以空為樂
一般人聽到「空」,總想到「空空如也」、「四大皆空」,所以覺得「空」沒有什麼意思,其實這是錯誤的。
空,妙不可言;空,是建設有的。中國人把「空」解釋為「沒有」,是對「空」錯誤認識,對佛教而言,實在是很大的損失。
其實,在我的認識,「四大皆空」就是「四大皆有」。例如:茶杯不空,茶水放到哪裡呢?衣袋不空,錢財放到哪裡呢?房子不空,要在哪裡集會呢?我們的口腔、鼻孔、耳朵、腸胃不空,如何活下去呢?
空,建設了世間;虛空,能生萬有。
所以,「空中生妙有」這個道理,你若能懂,真可謂是在法海裡遊戲,快樂無比。
不能體會空,所有的東西都是人家的;能體會空,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
空,是不定型的。例如:茶杯是圓的,空就是圓的;房子是方的,空就是方的;東西是三角的、是長短的,空就會隨著變化。所以,「空」這個真理,也會隨著我們的心而變化。所謂「心空及第歸」,我人的心也能如虛空一般廣闊。
以上都還只是我人生初步的階段。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