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18】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51 常住、大眾、我5-2

星雲大師 |2022.10.21
2553觀看次
字級
對於善知善舉,要能去提倡、倡導;對於非法的事情則要能排除、制止。圖/道璞

文/星雲大師

海內外徒眾講習會

時間:2008年8月25日至28日 地點:佛光山雲居樓



二、樹立僧團綱紀



(一) 一分要求,一分慈悲

我們佛光山有哪些問題?

第一點,師教不嚴。我覺得這是我的過失,因為我領導大家、教導大家不夠嚴謹,要求也不夠。多一分要求,就是多一分慈悲,我沒有要求,就是不夠慈悲,自覺真是愧對常住、愧對大家。

一個軍隊,沒有嚴格的訓練,不能上戰場;一個學校的學生,如果沒有嚴厲的老師,教育也不容易成功。我們一個教團,這樣的鬆懈、放任,現在雖還沒有到土崩瓦解、四分五裂的地步,但也還沒有一心一德,沒有一師一道,真是慚愧、慚愧。

問題在哪裡?佛光山制度的執行力不夠,讓很多的人、很多的事,過分地自由自主,過分地為所欲為。像大家在這裡談論個人的思想、修行、度眾問題,或者裁決政策要怎麼做時,一定有人會不以為然,總是認為自己有理,常住無理。尤其,山上的大眾,某些人經常說常住不對、常住不應該這樣、常住對不起大家……這讓佛光山、諸佛菩薩和常住大家,真是感嘆不已。

佛光山現在幾百個單位,就有幾百位主管,這幾百人能任我們隨便反對嗎?如果可以,那以後誰敢來做主管呢?你認為可以的,實在是出言無狀、思想有問題啊!這種思想、言論不可以在我們的團體裡醞釀,否則以後就沒人敢領導了。人間佛教重視人生生活、家庭倫理、社會和諧,如果言論中沒有倫理,不但失去做出家人的立場,也失去身為團隊一分子的立場。

問題出在哪裡?賞罰不明造成大家的無紀律、散漫、任性,現在情況還不打緊,再往下發展下去,會是一種危機。

(二) 點滴奉獻常住

過去大陸的叢林裡,有句話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大家在這裡要知道物資的艱難。

一個國家有沒有辦法,就看全國公民的付出,每一個人都想貢獻國家,國家就會有辦法。好比一棵大樹,為它澆水、灌溉,它就會開花、結果,就會旺盛。如果每一個人都想要分利,想要分得國家的福利,不想灌溉,不想施肥,只想採花、採果,甚至,最後連樹幹都拔起來燒了,這個國家也就沒有了。難道我們也要讓佛光山變成這樣嗎?我們對佛教、對常住應該採取這樣的態度嗎?

所謂「色身交給常住,性命付予龍天」,若常住被我們瓜分、被我們踐踏了,沒有了常住,即使有人要奉獻,也會無處可奉獻。物資太豐富容易增長欲望,以致蒙蔽我們的真心本性。

還有,現在我們的教育方式並沒有抓住要點,所以訓練不出人才。四十多年的佛光山、佛教學院,人才在哪裡?佛光山的問題出在哪裡?當然還有種種細微的問題,例如:信仰、思想、信念、生活、安住身心、修行問題。我希望,我們的徒眾講習會,對於非法的事情要能排除、制止,對於善知善舉,要去提倡、倡導。

(三) 遵守山門規矩

關於出家眾的衣著,現在常住給大家方便,可以自由領取,但是衣服的申請,還是要經過主管簽字;這樣做才能養成行政程序、倫理的觀念。就像我們送給縣政府的公文,一定是由鄉公所轉呈,經過社會科、民政局才到達縣長辦公室。若世間法都能做到,我們出世法怎麼可以不照程序來呢?佛教為的就是幫助社會建立次序,而倫理就是次序。

要建立倫理、次序、層次,否則就沒有規矩。僧裝無價寶,我們憑什麼仰賴社會供養?就是憑我們這件衣服,這一身的僧裝。

關於請假回家探親也要訂規矩。例如:距離道場多遠可以住在俗家?不過大家要有一種個性,就是再怎麼樣我都不住俗家,即使不得已要住俗家,也要經過常住批准。規矩嚴,就顯得我們品德高貴。就是要請假,身為出家人也應該懂得法治,不要倚老賣老。

過去,佛光山是沒有年假的,不過也有獎勵對常住有功勞的人出國,但這要先訂辦法。也不一定有功、有職務的人,常住才會給假期。基本上,我是主張放假的人,為什麼?因為人總要有自己的時間,可以做一點自己的事情。但「年假」這個名稱不好,有的人平常什麼都沒有做,卻也要跟著大家一起放年假,這並不公平。

有人問:家人喜喪婚慶,有什麼優待辦法嗎?這要看你有沒有出息。你平常廣結善緣,勤勞為公為眾,自然大家會幫忙你;平常不結人緣,你想要有人幫忙,他也不會來。

(四) 生活作息正常

關於五堂功課的問題。有的人平常五堂功課不正常,要怎麼幫助他改善呢?

這個問題,在誰看來都是小事,但是在團體裡卻很重要,不能成為慣例、常例。正常的人生活正常,作息有一定標準。

過去,我為了人性化、體諒大家,畢竟出家生活,悠悠歲月,因此訂了這樣的標準:初學的清淨士,沒有任何折扣,吃飯、讀書,都要隨眾;到了學士一級,可以有一天放香,一年下來約五十個星期,就有五十次的放香;到了修士,可以有兩天、三天;到了開士,可以有四天、五天。

太虛大師過去訂定的規矩,我們說是新叢林規矩,他要求每個出家人,包括老師、學生,都要到佛殿裡打三皈依。所以,叢林清規嚴厲,大家都會有面子;清規太鬆懈,沒有規矩則讓大家沒有面子。

關於道場的名稱,幾十年下來,已有陳規。佛光山是總本山,是最大的,而現在漸漸形成的美國本山、澳洲本山、日本本山就是每一個國家的代表。本山之下,就是當地的別分院,別院比較大,分院比較小。

屬於大樓建築的叫道場、講堂,宮殿式的稱為寺院,都是同等的。再往下一層,叫做禪淨中心、佛光緣,再往下是佈教所,大部分都是臨時的共修處。名稱是可以改變的,但要看你度眾的力量有多大。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