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韋士塔
減碳節能的風潮推動電動車日益普及,主因是這種新型車輛在行駛過程不使用傳統化石燃料,且電池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不過,荷蘭一所大學研發的電動車不僅擁有低排放優點,更能在行駛過程捕捉二氧化碳,進一步減少碳排放。
荷蘭恩荷芬理工大學(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學生團隊,研發一輛電動車,這輛原型車以低碳為設計理念,除了完全使用再生材料製造,還能在道路行駛時從空氣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研究團隊說,這款電動車的目標是捕獲的二氧化碳數量,高於車輛使用期間的碳排放量。
恩荷芬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多年來持續投入環保概念車,2017年曾打造「Lina」電動車,車身材料使用亞麻纖維與甜菜提煉的樹脂,報廢後能生物分解。2018年,研究團隊與荷蘭3D列印公司Oceanz合作,設計一款3D列印概念車「Noah」,同樣以可回收材料製成,且能輕鬆拆解,確保車輛的永續性。
2020年時,研發人員發表一款幾乎完全採用廢棄物製成的電動車「Luca」,車身、窗戶及內飾均以回收材料製成,包括寶特瓶、生活廢棄物等。
研究團隊開發的最新一代環保電動車稱為「ZEM」,這是「移動零排放」(zero emission mobility)的縮寫。「ZEM」除了延續原本的永續理念,更把目標指向淨零排放。
研究團隊主管拉特(Louise de Laat)表示,「ZEM」以最新技術打造車身,減少材料浪費,並盡可能減少製造過程的碳排放;車身、內裝材料選用再生塑膠、植物樹酯,未來可回收重複使用。車窗材質為熱塑性塑料聚碳酸酯(PC)而非玻璃,對環境更友善。
此外,「ZEM」使用的車用娛樂系統、電子設備及照明裝置均採模組化設計,將來都能重複使用。
相較於前幾代車款,「ZEM」的最大特點是採用直接空氣捕捉(Direct Air Capture,DAC)技術,透過車上的過濾器捕捉二氧化碳並儲存。
研究團隊表示:「DAC是一種把二氧化碳捕獲到過濾器,再淨化成空氣的創新技術。我們把這項技術應用於ZEM電動車,捕獲的空氣經過化學程序分離二氧化碳並儲存,接著把潔淨、無碳的空氣排出。」
研究團隊已提出專利申請,文件指出,ZEM電動車以時速60公里行駛,每年行駛距離約2萬公里估算,每年最多可去除約2公斤的二氧化碳。有鑑於過濾器容量有限,最多行駛320公里後須更換。
研究團隊強調,每輛車每年消除2公斤的二氧化碳,數量看似不多,但如果這項技術能推廣到全球各地數百萬輛的車輛上,就為減少碳排放做出可觀的貢獻。
研究團隊的財務經理拉海耶(Jens Lahaije)說:「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創造一個更永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