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膿桿菌 能吃掉塑膠廢棄物 編譯/韋士塔 |2025.07.05 語音朗讀 211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醫療廢棄物有許多是塑膠材質。圖/法新社塑膠垃圾堆積成山,嚴重威脅生態系統。圖/美聯社醫院使用大量塑膠製品。圖/法新社研究人員觀察綠膿桿菌在塑膠環境形成生物膜。圖/美聯社某些綠膿桿菌可能具備分解塑膠的能力。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塑膠汙染是當前最受關注的環境議題之一,隨著塑膠材料的使用範圍日益廣泛、數量持續增加,生態系統正面臨嚴重衝擊。面對如何解決大量塑膠廢棄物的挑戰,科學家發現,某些具備分解塑膠能力的微生物,可能提供永續的解決方案。近年來已有研究發現,一些微生物能夠「吃掉」塑膠,未來甚至有可能被應用於消除塑膠廢棄物,緩解垃圾掩埋場壓力,更能減少流入海洋的塑膠垃圾。但利用細菌分解塑膠的研究,仍在初期階段。在醫療領域,塑膠製品的使用相當普遍,例如:醫院內使用的縫合線、傷口敷料、導尿管和植入物等;不過,這些塑膠產品可能滋生某些細菌,也成為醫院的棘手難題;最常見的威脅之一是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這種病原體常見於醫院,據統計,每年與60萬起死亡病例相關,並且許多感染是在醫院內發生。醫學專家指出,綠膿桿菌在特定環境下,特別容易繁殖,最易感染的高危險群,是使用呼吸機、經歷手術或有燒傷開放傷口的患者,以及使用導尿管的病患。慢性病患者或免疫力弱的人,一旦遭到綠膿桿菌感染,細菌會入侵身體不同器官,造成各種炎症及併發症,若更嚴重,會出現敗血症及死亡。綠膿桿菌惡名昭彰,但最近科學家卻發現,某些種類的綠膿桿菌可能具備分解塑膠的能力。這項發現立刻引起研究人員重視,因為這有可能顛覆目前對綠膿桿菌的認知,讓這種被視為有害健康的細菌成為保護環境的幫手。為進一步了解綠膿桿菌分解塑膠的能力,研究人員從受感染的患者傷口採集綠膿桿菌,並分析細菌基因組,發現這種細菌擁有特定基因,能製造分解塑膠的酶(enzyme),這種稱為「Pap1」的酶,讓綠膿桿菌能分解塑膠,還能把塑膠當養分。研究人員表示,綠膿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致命病原體,原因是這種細菌能形成堅固的生物膜(biofilm),抵抗宿主的免疫系統及抗生素治療;但研究團隊測試後發現,當細菌形成生物膜時,它們能夠更有效率地分解塑料,而擁有「Pap1」酶的綠膿桿菌,更容易形成生物膜。也就是說,「Pap1」酶確實使綠膿桿菌的危害性增強,但若能妥善應用這個特性,就能把危害轉變為對環境有益的特點。科學家表示,塑膠是複雜的聚合物,由長而重複的分子鏈組成,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自然分解。如果能將它們分解成更小且可溶的化學單元,那這些基本單元就可被回收利用,並在閉環系統中,形成新的塑膠。「Pap1」酶的應用,代表有可能讓塑膠出現更快、更有效率的分解,在生物回收領域應用的潛力值得期待。 前一篇文章 葫蘆巴萃取物 除水中9成微塑膠 下一篇文章 保護自然環境 揮別「汙染首都」惡名 查特努加轉型 北美首個公園城市 熱門新聞 01印尼佛教大學、佛光山叢林學院 簽MOU2025.11.1202多倫多佛光山 獲頒建築文化遺產獎2025.11.1203修行入廚慈悲入味 台韓寺剎飲食交流2025.11.1204【快樂塗鴉簿】夢幻鳥2025.11.1205【練瑜伽品生活】橋式 簡單動作不簡單2025.11.120695歲巴菲特發告別信:將歸於沉寂2025.11.120718年首訪陸 西班牙國王今晤習近平2025.11.1208佛光會參與COP30 推廣環保與心保2025.11.13093國寶畫故宮南院合體 僅限42天 2025.11.1210法華禪寺皈依典禮 佛子開啟修行旅程2025.11.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可消滅99.9%病原體 適用醫療院所與飯店 自動消毒門把 杜絕接觸感染微生物燃料電池供電 用於低功率設備 土壤發電 再生能源新技術可執行人體內醫療、清理汙染環境 微型機器人 靠聲波驅動群體協作室溫下具延展性 熔點高達2000OC 新合金超耐高溫 飛機渦輪更高效 作者其他文章可消滅99.9%病原體 適用醫療院所與飯店 自動消毒門把 杜絕接觸感染微生物燃料電池供電 用於低功率設備 土壤發電 再生能源新技術可執行人體內醫療、清理汙染環境 微型機器人 靠聲波驅動群體協作室溫下具延展性 熔點高達2000OC 新合金超耐高溫 飛機渦輪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