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韋士塔
日本建築集團大林組(Obayashi)及汽車零件供應商日本電裝(Denso)合作測試專為電動車行駛而設計的道路,目標是2025年實現在行駛過程為電動車充電。
在大林組位於東京的研究中心進行的測試顯示,小型電動車能以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在賽道不間斷地行駛,無須充電,因為賽道上嵌入了電氣線圈線路。
研究團隊指出,這項技術使用磁場感應,讓電流進入道路內的線圈,讓電動車裡的線圈產生電流,達到供電作用。目前這項技術的首要應用目標是全天候運行的無人駕駛巴士,因為無線充電可消除對大型電池的需求,並提升電動車的行駛里程,加速電動車的普及。
日本電裝是豐田汽車(Toyota Motor)的子公司,目前正在研究如何提高線圈及電源的性能;大林則運用營造專業知識,以纖維強化混凝土提高路面的耐用性,讓線圈安裝的位置盡可能接近地表,獲得最大的充電效果。
電動車普及化的兩大障礙是價格及電池可提供的行駛里程,但價格方面的障礙已逐漸排除。研究人員指出,電動車電池約占車輛總成本4成,但隨著技術突破,電池價格已持續下滑,預期2027年電動車的成本以及售價,會與傳統的燃油車相去不遠。
倡議人士已開始關注電動車充電的問題,目前電動車基礎設施仍不足,充電站或充電樁的數量過少,設置成本也偏高。雖然電動車充電站的數量正在快速增加,但與加油站相比,普及率仍過低,偏遠地區的充電設施更是稀少。
此外,若不選擇費用較高的快速充電,電動車充飽電往往須耗費數小時;充電便利性不足及續航力的疑慮,成為許多人暫不考慮購買電動車的重要因素。
美國市調公司Meticulous Research的報告指出,2027年電動車的無線充電市場規模上看8.3億美元(約新台幣264億元),但市場成長的最大挑戰是無線充電系統的高成本。
在車上裝設無線充電裝置,購車成本會增加數千美元。不過,隨著技術改良,無線充電的優點料將吸引更多投資,成本也可望降低。
充電道路的支持者主張,直接把充電裝置裝在路面,就可解決這些疑慮。事實上,瑞典已在2018年鋪設全球第一條公共充電道路,其他國家也展開類似的測試,包括德國、義大利、以色列。
以色列無線充電基礎設施公司Electreon已在以國的第二大城特拉維夫,建設可為電動巴士充電的無線充電道路,並於2021年啟用。該公司正在測試在柏油路面下安裝銅線圈,把能源從電網傳送到電動車底盤的接收器,原理近似手機無線充電。預計2023年啟動測試。
另外,美國汽車重鎮底特律也宣布投資200萬美元(約新台幣6300萬元),試圖建造無線充電道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