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濟南 保護詩意泉水之都 文/記者楊守勇、王志 |2022.10.01 語音朗讀 418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噴湧中的濟南月牙泉。圖/新華社遊人到濟南趵突泉遊玩。圖/新華社濟南黑虎泉。圖/新華社濟南趵突泉泉水噴湧。圖/新華社濟南市區的瑪瑙泉。圖/新華社 文/記者楊守勇、王志在山東濟南,泉水數量之多、噴湧之盛,世界罕見。根據二○二一年九月公布的《濟南市名泉名錄》顯示,目前濟南全市經專家評審的名泉總數達到九百五十處,其他散布山林村落的小泉不計其數。對於有「泉城」封號的濟南來說,保持泉水持續噴湧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系統工程。為此,濟南在城市規畫中充分尊重泉水,在城市建設中充分珍愛泉水,在城市管理中充分呵護泉水,努力讓泉水為全市人民共有、共享。早在一九八八年,濟南便提出修建軌道交通,緩解交通壓力。但一直到二○一九年,首條地鐵才在城市西部開通。「不破壞就是最大的保護。一旦破壞泉脈,將帶來歷史性遺憾。」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副院長曾純品說,濟南不是沒有能力建起四通八達的地鐵網絡,是為了保護泉水,才在這一問題上慎之又慎。濟南軌道交通集團總工程師李虎說,過去三十年來,工程人員持續推進科研攻關,確保地鐵與泉水和諧共生。比如,在泉水敏感區周圍畫定重點區段,通過「繞行、避讓、升抬」等措施,確保泉水在地鐵線路周圍「有道可行」。目前,濟南已開通的三條地鐵中,每個車站均設有一至二個監測井,實時監測地下水位情況。數據顯示,地鐵建設基本沒有對泉水造成影響。「濟南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山區的大氣降水和地表徑流滲入地下形成岩溶水,向北至城區穿過岩溶裂隙奪地而出,形成眾多天然湧泉。」濟南市城鄉水務局泉水遺產處處長田曉東說,作為濟南的「泉源」和「綠肺」,保護好城市南部生態環境,是千泉噴湧的關鍵所在。保護泉水的行動,還有二○二○年四月,濟南強力拆除萊蕪區雪野風景名勝區規畫範圍內的違建別墅,恢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為的就是顯山露水、保泉增綠。工程治理精準補水曾純品說,泉水水位主要受降水影響,每年十一月至隔年六月是濟南的枯水期。一九七一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十日,趵突泉出現有紀錄以來的首次季節性停噴,此後季節性停噴始終困擾「天下第一泉」。這就需要在枯水期補水穩泉。近年來,濟南綜合整治臥虎山、錦繡川水庫,綜合治理錦繡川、錦陽川、錦雲川三川及其十二條重要支流河流水系,同時提高興濟河、玉符河等河道的地下水滲漏能力。市區南部五大水庫實現連通,徑流調控「攔、截、涵、蓄、滲」並舉,「回灌補源」下,泉水補給區整體水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距離濟南市區泉群最近的強滲漏帶和生態補源點之一的歷陽湖,曾是個小水窪。記者看到,如今這裡山清水秀碧波蕩漾,遊人絡繹不絕。據了解,濟南市建成大明湖尾水北水南調工程,從大明湖北水門附近取水,經輸水管線和泵站提至歷陽湖,使這裡既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山水公園,又成為市區泉水重點補源地。愛泉護泉修訂法規事實上,早在二○○五年,濟南就頒布了大陸唯一的泉水保護地方法規《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二○一七年,新修訂的《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明確「山體、河流水系、重點滲漏帶、直接補給區」四條生態控制紅線,並在泉水直接補給區內畫定禁止建設區和限制建設區,為泉水保護提供法治保障。田曉東說,在泉水補給區和匯集出露區保護範圍內經批准的建設項目,濟南市名泉保護主管部門會依據泉水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提出名泉保護書面審查意見,並作為城鄉規畫、環境保護部門規畫審批和環境影響評價的依據。在歷下區泉城路街道芙蓉街社區,居民自發組建的愛泉護泉志願服務隊幾乎每天都開展泉池巡查志願活動。志願者們清掃泉邊石板上的雜物,撈起飄落到泉池中的塑膠袋,將泉碑擦得乾乾淨淨,勸導遊客文明旅遊。泉水是濟南人的驕傲,愛泉護泉成為濟南市民的共識。如今,濟南市三十萬名「泉城義工」、一百四十萬名志願者參與保泉護泉。市民遊客可隨時投訴舉報毀泉、汙染泉水等行為。濟南名泉保護步入法治保護與全民參與的良性循環,全社會共治共享泉水的良好氛圍正在形成。名泉歷史相得益彰 文旅交融打造品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漫步濟南護城河畔,但見兩岸垂柳依依,棧道與水榭相伴的溼地景觀綺麗動人;在曲水亭街,泉水潺潺流過,老街巷中的別緻小店整齊排列,在繁華都市中為市民遊客騰出一縷寧靜。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場推廣處處長劉榮耀說,近年來,濟南積極打造多條泉水主題的精品旅遊線路,將泉水品牌作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大動力。先觀後用以泉為媒作為大陸唯一一條由泉水匯流而成的護城河,全長六點九公里的濟南護城河將城中心的四大泉群連為一體。濟南文旅集團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宣傳營銷部部長宋海鵬說,這裡有大陸獨一無二的泉水遊覽景觀帶,遊客沿途可觀賞大明湖、泉水浴場等多處代表性景觀,可謂「一水連百景」。田曉東告訴記者,為突出「泉水人家」特色,濟南以「繡花織補」等微改造方式,在城市更新中延續古城風貌,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古城片區是展現泉城特色歷史文化風貌的重要區域,共有各類文保建築160處,珍珠泉、芙蓉泉等近百處泉水像珍珠一樣散落在小巷民居之間。」濟南古城保護和發展中心主任曲旭東說,為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對違章建築堅決拆除,對與古城風貌不符的建築逐步整改,對具有歷史價值的嚴格保護。2017年以來,累計有20餘萬平方公尺的各類違章建築被拆除。「保護泉水是根本,但也要因水制宜,既要美景,也要飲泉。」濟南水務集團董事長魏洪軍說,濟南在中心城區建成一百多處泉水直飲點,讓更多泉水進入供水管網,實現泉水「先觀後用」。除了賞泉品泉,濟南還以泉會友,搭建體育、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濟南連續舉辦多屆冬季暢遊泉水國際公開賽、國際泉水節,並獲得2020年、2021年國際冬泳世界杯承辦權,濟南泉水吸引了全球冬泳愛好者的目光,成為推廣冬季游泳運動的一大特色。積極推進泉水申遺為讓泉城更遠地走向世界,近年來,濟南市積極推進泉水申遺,並以世界遺產標準,積極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水資源高效利用。2019年,「濟南泉.城文化景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為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內涵,目前濟南市在加快提升泉水景觀、打造品牌泉道的同時,加大挖掘泉水文化和旅遊資源,提升宜居宜業宜游的吸引力,進一步彰顯泉城特色,更加擦亮濟南泉水名片。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微文創大翻轉】河南大南坡村的美學經濟 下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名泉歷史相得益彰 文旅交融打造品牌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