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韋士塔
人們的閱讀習慣已經大幅轉變,隨著科技進步,閱覽各種書籍、文件的方式,正從紙本轉向數位螢幕。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稍早的調查顯示,約30%的美國人使用電子書閱讀。此外,愈來愈多人使用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筆電或桌機閱讀。
數位閱讀的最大優點,是能在單一設備輕鬆「攜帶」多本書籍,免除傳統紙本書籍沉重、占據空間的不便,上下班通勤途中或出外旅遊都能隨時隨地看書,也沒有毀損的風險;此外,電子書只要在線上購買就能立即下載,無須額外的運送費用,因此價格通常比紙本書籍便宜,並且能夠跨越平台,在不同裝置上閱讀。電子書還有環保方面的好處,因為無須消耗紙張及印刷材料。
然而,在這些優點之外,數位閱讀仍須付出一些代價。首先,數位閱讀對視力的傷害比閱讀紙本書更嚴重。專家指出,以長時間閱讀而言,紙本書籍對眼睛的負擔最小,至於電子書、電子閱讀器、平板或手機都是自體發光的裝置,放射的藍光會讓眼睛疲勞、痠疼,無法長時間閱讀。以閱讀體驗而言,電子書沒有閱讀實體書籍的儀式感,且手機、平板可能會跳出通知訊息,干擾閱覽。另外,目前的電子書仍以黑白色調為主,主因是彩色技術的成本過高,難以應用在終端消費上。
據ResearchGate的一項研究,線上閱讀會讓閱覽速度降低10~30%,也更容易失去專注力。為了改善這個問題,瑞士的資深印刷排版設計師卡薩特(Renato Casutt)已研發一套軟體,目標是讓使用者進行數位閱讀時更流暢、更專注。
卡薩特指出,他設計的閱讀輔助軟體採用仿生閱讀(Bionic Reading)技術,通過排版技巧突顯特定文字,引導閱讀者的視覺,讓閱讀流程更順暢,也更能聚焦最重要的內容。他說:「仿生這個名詞由生命(bios)及技術(technology)兩個詞組成。我們結合人腦的能力與閱讀技巧,提供仿生閱讀技術。」
卡薩特解釋,這種軟體的運作原理是大腦不須讀取任何單詞的所有字母,因為人腦已經記住一些單詞,只需閱讀幾個字母,就能識別字母並了解其含義,「大腦的閱讀速度比眼睛快,仿生閱讀技術會修改文字,突顯最簡潔的單詞,引導眼睛快速讀取文字內容」。
欲使用卡薩特發明的軟體,只需前往他建立的「仿生閱讀」網站,即可在Chrome及Microsoft Edge的瀏覽網頁上使用,也能下載至iPhone、Mac上作為電子閱讀器。此外,使用者也能利用免費的TXT、RTF、RTFD、EPUB與DOCX等文件格式,把電子書的內容轉換為仿生閱讀格式,還能列印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