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鈞堯
春天,我收到一則交友邀請,該員臉書名稱不正經,我未與理會。幾天後竟不罷休,說是讀了我一篇小說〈神的聲音〉,想跟我聊聊「聲音」。彷彿不是詐騙?
藝術展現場,我略述與藝術家陳庭榕逢遇經過,她四月到訪金門,尋到我老家昔果山,並找到村頭的風獅爺,我跟她說七號就在風獅爺身後五十公尺處,庭榕找了又找,門牌排列如迷宮,五號的後邊竟然是十一,而十一的前面不是十或九。
陳庭榕為聲音到金門,蒐集野風經窄巷、大風過樹梢等等或長或短的嘆息,成為「邊角的風標」於士林台北藝術中心展出。
真的不是詐騙啊,入口處的「長浪」系列,動用鍍鋅板、鐵、螺絲等複合材料,雕塑橫陳,既防禦又似遮掩,透空處類似大樓通風管,堅硬本身便容有希望。主題的三支麥克風以不同旋律在展場畫圈,不同圓徑跟高低,劃分疆域。陳庭榕說,天空與地上擁有不同聲音,聲音的記憶微渺,但如果願意追溯,或可在對位跟風切之間,洞悉一些什麼。
那個「什麼」很難說啊,所以麥克風底下繫有佛手。這是我說的。
時至今日,金門雖仍以戰地景點吸引觀光客,然而前線生活已遠,我感謝她願意關注「邊角」,而且是用冷僻的「風標」。
庭榕父親曾服役金門,且在《金門日報》發表小說,庭榕找著當年報刊,挖空一部分、存留一部分。這多像填空,如果填寫了,時間雙向流動。故而我相信,這也是庭榕的追溯之旅,聆聽父親曾經的聆聽,置身並且晉升為一件藝術作品,所以我歡喜自己相信這場詐騙,當時她的名字叫做「胖趴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