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地方自治的異化

 |2022.09.18
8714觀看次
字級

今年地方公職選舉,已有很多參選人舉辦問政說明會、客廳會;有參選人一改過去表自己功、評他人過套路,大方地向選民道歉,承認未能像往昔般服務好鄉親。因為地方自治變了,行政擴權、朋黨集權,放肆程度前所未見。

參選人說,里集會所和社區活動中心本由里長、社區理事長運用,提供土風舞、才藝班教學,還能辦健康講座等活動。

政府訂辦法交官僚體系管理,使用活動中心需先申請、繳費;原有班會活動漸收攤,被評關蚊子。地方自治本重分權,縣市長卻收權於己,一級主管成橡皮圖章,人事調撥、經費開支,必請准才動,還不忘告訴當事人務必致電市長室感謝。

有人揭發廠商因豆腐渣工程出事,劣跡遭司法起訴究責;同一批經營者卻換個公司名字,又繼續承包同黨縣市政府的公共工程。造訪沿海不同漁港,可見波光造型的市集建築物竟出奇相似;公園所用腳燈、路燈、拱橋等裝置,也南北同款,並未因地制宜發揮設計創意。

這類同質廠商跨縣市承包的同質工程,完工後藉燈光裝飾,拍攝夜景美照宣傳,雖能吸引消費者光顧;但臨場才見所容納攤商之經營內容,仍是原有路邊攤水平;秋冬變天,細雨寒風中,處於透空挑高的屋頂下,還不如原有膠布棚之可親。

地方自治競逐表象浮華,有識者早指出,若干繳費參賽,搏各類建築獎美名的地方建設,並不實用;有的古蹟改造、圳溝親水等工程,從規劃、承包到得獎,是官商一條龍作業,所產出得獎工程,只是在前人設施上擦脂抹粉。

垃圾焚化爐、汙水處理系統、新闢鄰里公園等結構性建設,卻因吃力不討好,多擱置延宕。

民眾目睹公共工程品質窳劣,一次性活動浪擲公帑,會怪民意代表未看緊政府荷包。參選人道歉,也承認議會有審查預算、監督政府權利,本不必到選舉時才向選民解釋委屈。但現實是議員的小型工程款指撥權,設計、發包、驗收均由政府作業;治權機關藉行政裁量,對同黨議員、特定欲籠絡對象,派專人連繫,有求必應;對非同陣營者則拖延留難,讓當事人無法向請託的選民交代,行政權強勢削弱了議會制衡功能。

地方自治由政府、議會、媒體輿論三維共構成民主模式,專業守望和追求真相的媒體輿論,能平衡監督政權、治權運行。但網路產業發達後,美國平台商如谷歌、臉書未建置採訪網,卻肆意連結其他媒體產品,吞食大分額廣告;致各報社、電視台不得不縮編節支,縣市採訪人力已不及半世紀前的半數。

現政府未效他國成例,立法規範美商,共維民主制度;反僨事拖延,有利於公權力藉標案操控媒體。更惡質的是黨政機關運用公部門資源,縱放不具新聞道德與專業的網工肆意干政,反制專業媒體,攻伐不同政見的議員、意見領袖,混淆又蒙蔽納稅人視聽權。

地方自治已屆異化拐點,參選人眼看民眾付高價排長隊買口罩、篩劑,為預約疫苗殘劑而撲跌倒地,復缺醫少藥而幫不上忙;甚至連嚴管食安、嚴控空汙等自治法規都被裁定無效,還能奢談自治?

今年參選人問政會開場白喜問:「你們快樂嗎?過得好嗎?」台下多給出否定答案或靜默無言;這樣的地方自治能不改變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