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如何「見好就收,瀟灑走一回」? (十六)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2022.09.11
1918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助修 —— 廣結善緣、力行三好(續)

在上周的文章中,已經討論了「助修」法門中「力行三好」的表層與深層義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當中具體落實「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總而言之,「力行三好」的具體行持可以精要地歸結如下:(1)做好事——不但要做「好事」,而且要「好好地」做事,認真負責地把事情「做好」。(2)說好話——不但要說「好話」,而且要「好好地」說話,把話說得清楚、柔軟、合宜、得體、圓滿。(3)存好心——不但要存「好心」,而且要「好好地」存心,慈悲喜捨,善與人同,推己及人,於內——把自己的心念照顧好,於外——真心誠意對人對事,把心意盡到。

此外,「力行三好」與「廣結善緣」是一體兩面,因為「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都是「發之於己身,及至於他人」,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自然是「自他兩利,皆大歡喜」,因此「力行三好」的同時也就是「自利利他,廣結善緣」,可以不斷地積累往生佛國淨土的福德資糧。

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我們能夠做到:時時檢視己身,處處觀照自心,在在體恤他人,透過力行三好,將佛法正念融入個人的三業、六根的行持當中,讓三業、六根隨時與佛法相應,正念現前。如此,則煩惱逐漸破除,身心逐漸輕安,心量逐漸開闊,智慧逐漸顯現,福德逐漸增上,往生資糧逐漸具足。

結語

以上從「理」與「事」等多個面向,我們已經完整地討論完「見好就收,瀟灑走一回」理論與實踐,以及相關的具體行持。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仍然有不少人提出這樣的疑惑:我也很希望將來能夠「見好就收」啊,問題是到時候即使想要收,卻掛在那裡「收不了」啊!就像我們在生活周遭所看到絕大多數的實際情況,那該怎麼辦?

的確,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實際案例,都是掛在病床上無奈地拖著,陷入一種「好不了,也走不了」的困境。那些「收不了」的痛苦案例,就是我一再講的,已經嚴重地「拖過了人生的賞味期」,到頭來「變成了生命的延畢生」,此時才想到「要收」,當然困難。

我在本系列一開頭就聲明,本文的「主要對象」是身心都很健康的各位讀者,而不是「末期」或「臨終」的病人。那些已經陷入「收不了」的困境案例,是不同的棘手課題,必須要另外特別專題討論。

「千金難買早知道,萬金難買後悔藥。」本文要講的重點,就是千金難買的「早知道」,及早提醒各位現在還很健康的人士,將來千萬不要陷入那種「收不了」的困境,才能夠確實做到「見好就收」。

請注意!「見好就收」的關鍵,不是後面的「收」字,而是前面的「見好」二字。如果到了一期生命「該畢業」時,不能「見好」就收,一直拖著不畢業,絕大多數的下場就是屢見不鮮的「歹戲拖棚」,拖到家屬終於醒覺病人確實是「好不了」了,那時才想到要收了,卻發現病人已經被醫療科技牢牢地困住,被「綁架」了,想要「贖身」已經無望!

因此,這十多年來,我透過演講和文章一再強調,「見好就收」的「最高境界」就是「無疾而終」。一開始,很多人聽不懂,甚至於感到害怕,還有人問道:「明明『無疾』,為什麼要『終』?」我說:「你不要『無疾』而終,難道想要『有疾』才終,甚至於『惡疾』才終嗎?」

大眾聽到我說「無疾而終」的直接反應,從詫異、錯愕、不解、疑惑到惶恐,不一而足,正好顯示人們對於「死亡」與「善終」的錯誤認知——也就是「無疾」不能「終」,一定要「有疾」才能「終」,但往往是等到「惡疾」再「終」——這也是絕大多數現代人不得善終的癥結。

我的真正用意,絕對不是當大家還活著好好的時候,就要「無疾而終」;而是說,等到將來自己的人生「修業圓滿」,要準備「畢業」的時候,能夠「風風光光」地畢業,然後如願地往生到佛國淨土留學繼續深造,怎麼可以「有疾而終」呢?更不能拖到「惡疾而終」,當然是要「無疾而終」。簡單地說,不是現在——還在「修業」期間——就「無疾而終」;而是將來——修業圓滿,準備「畢業」了——一定要「無疾而終」。

其實,「無疾而終」不是奧妙難懂的玄理,而是簡單明了的大自然通則。一方面,我們的肉體生命本來就有自然的「退場機制」——「自然死」,也就是一期生命的自然落幕,屆時我們為什麼要對抗生命本有的自然旋律呢?另一方面,我們的靈性生命也有其後續的「轉換機制」——「往生」或「輪迴」,也就是下一期生命的自然接續與開展,我們為什麼不積極符應生命本有的自然機制,瀟灑走一回呢?(全文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