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exels
文/珍齡
那年十二月,第一波寒流報到。父親在突發腦溢血的前夕,正滿懷期待著隔天弟弟要帶他們上惠蓀林場遊覽。卻在一夜未明之際,無預警倒下,從此再也沒有醒來。無常來得如此急促,令人怵目,甚至來不及回神。
那天早上,我有場學校講座無法同行,妹妹便陪著爸媽從捷運公館站出發,穿過台大校園,走到大安森林公園再返回。妹妹說,那天父親一路精神飽滿,腳步輕快,時而抬頭欣賞林蔭如蓋、鳥語花香,時而回首談起當年送菜至台大餐廳的往事,語氣裡盡是對老闆支持的感念。他邀妹妹到活動中心吃自助餐,吃得專注滿足,好像每一道菜都值得細細咀嚼。他不是不識繁華,而是深知簡樸中的珍貴,從不浪費一絲滋味、一分人情。
下午父母返家後,我特地趕去幫忙整理行李,提醒他們山上較冷,務必多帶一件羊毛衫。父親便拿出一件毛衣遞給我,那件衣服早已被蟲蛀得千瘡百孔。我忍不住皺眉:「這太破舊了,不保暖,不如帶這件新的吧?」我從抽屜裡拿出一件弟弟新買、尚未拆封的毛衣。
父親接過新衣,摸了摸卻又放下說:「這件舊的,是二十多年前妹妹帶我們去紐西蘭買的。她那時剛出社會,用自己的錢買毛衣給我。我只穿過幾次,雖然破了,還是捨不得丟。」說罷,便把那件滿是歲月痕跡的毛衣摺好,小心翼翼地放入行李箱。
那晚,我們在餐廳為爸媽餞行。父親神情愉悅,談笑風生,不僅關心孫兒近況,也興致勃勃地談及白天散步的愜意。他眼神閃光,如孩子般分享心頭喜悅。誰能料到,那竟是他最後一頓晚餐。
父親對舊羊毛衣的珍惜,正是他人生態度的縮影。他節儉卻不吝愛,惜物更惜情,總能在日常裡發現值得收藏的溫度。一件破毛衣,在他心中都盛滿了溫情回憶,何況與家人共度的每一個當下。
歲月無常,生命脆弱,計畫與期盼,轉瞬便可能歸零。日子不在遠方,而是在每一次用心的摺衣、每一餐認真的咀嚼裡;真正可貴的不是明天的旅行,而是還能為彼此準備行李、共餐吃飯的今天。
我們能做的,不過是珍惜當下那件「還穿得上、還能保暖」的毛衣,好好活在那段「還能陪伴、還能擁抱」的時光,正是這些平凡片刻,成就了人生的豐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