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文化局為活化歷史建築群「原台北刑務所官舍」,投入逾2億元經費,歷經3年多修復,以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媒合營運團隊打造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今天開幕。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北市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最大文資標的—金華街原台北刑務所宿舍群,歷經3年多修復,投入逾2億元經費,成功變身「榕錦時光生活園區」,今天(7日)開幕,引進養生體驗、餐飲文化及親子友善等品牌進駐服務,並設有社區保健室提供健康照護諮詢,同時設置歷史文化展示空間及無障礙參觀動線,營造全齡可共遊共學的空間。
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開幕典禮時表示,「榕錦時光生活園區」是第20處開幕的老房子,佔地為現有老房子文化運動最大,老房子的修復和再利用需要細膩的歷史考究、文化調查,因此成本遠高於興建新的建物,感謝營運團隊與市府攜手合作打造對市民開放的全齡共享園區,未來周邊也將興建金華社會住宅,期待更多民眾能親近文化資產,讓園區成為社區友善、市民共好的全齡生活區域。
1905年建成的原台北刑務所作為台北監獄前身,是日本政府在台北城外第一項大型公共建設;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台灣文化協會創辦人蔣渭水皆曾被關押在此,抗日烈士羅福星也在此受刑,台北刑務所官舍作為獄政官員宿舍,也見證了台北獄政的重要歷史發展。
並於戰後發展成司法系統職務宿舍,最終演變成華光社區。1998 年台北市文化局指定「台北監獄圍牆遺蹟」為市定古蹟,為台北刑務所文化資產保存之始,並於2013年登錄台北刑務所官舍為歷史建築。
為維護園區內受保護樹木生長環境,讓樹屋共生的紅磚公共浴場呈現平衡的自然美感。圖為樹屋浴場。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2016年其中4戶因火災焚毀,有2戶屋頂及屋架燒毀,老屋急迫待修,市府投入1億4,298萬餘元進行修復,並以「老房子文化運動」媒合「逸居股份有限公司」,由營運團隊再投入5,847萬餘元經費,以「榕錦時光」為名,以跨齡社區參與、青銀創育成、長者生活服務及全齡飲食為核心,營造適合全年齡民眾共同體驗的生活園區。
台北市文化局表示,為友善銀髮族群及行動不便族群,園區內規畫多處無障礙坡道動線,同時營運團隊也參考日本社區共生經典範例「佛子園」,在園區中設置社區保健室,作為醫療院所與社區家庭的中介,並引進養生體驗、餐飲文化及親子友善等多元品牌服務,讓市民參觀文化資產之餘,也可體驗不同文化活動。
為保留原有建物風格,修復團隊以專業工法進行建物修復作業,也讓樹屋共生的紅磚公共浴場呈現平衡的自然美感;同時修復團隊也將因火災殘留的建物遺跡打造為通透的玻璃屋,並保留殘存結構,讓歷劫餘生的房樑訴說建物的生命故事。
民眾參觀園區時也能夠搭乘無障礙電梯登上樓房,俯瞰台北監獄圍牆遺跡,並參觀歷史展覽空間,透過文物等文史資料策畫展覽,親近文化資產,了解建築群與台北監獄的歷史關係。